探究疗法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服务研究站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20203 浏览:862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归纳总结了阅读疗法的概念、发展、机理,论述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考察了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实证研究的相关内容,分析了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综述
1674-9324(2013)33-0255-02

一、阅读疗法概念与历史

“阅读疗法”(Bibliotherapy),由“图书”(Biblio)与“治疗”(therapy)两词合并而来,通常也译作“图书疗法”、“书目疗法”。在《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3版中,阅读疗法的概念为:①通过让患者阅读所选择的阅读材料,辅助内科学与精神病的一种治疗方法,②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患者个人问题。1966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正式承认了这两条解释。在此定义中,前一释义主要针对心理疾病,治疗对象是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症状的人群;后一释义指阅读疗法可帮助解决心理失调、人格障碍、生理疾病、慢性疾病等。1990年版的《图书情报学词典》对阅读疗法定义为:“为精神有障碍或行为有偏差者的患者选定读物,并指导其阅读的心理辅助疗法。治疗时,首先根据医生、教师、监护人等的观察和患者自述,确定引起精神障碍或行为偏差的原因,然后按照‘在适当的时间,给适当的读者提供适当的图书’的原则,开列所须阅读的图书,患者依一定要求阅读”。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阅读疗法使用的材料不仅仅局限于书面文本,也可以是电子文本,以上两种定义均将阅读的材料局限为文本形式,解释过于狭隘。王波后来改进阅读疗法定义为:阅读疗法就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在西方,阅读疗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18~19世纪,欧洲的内科医生在处方中常常有一些有利于恢复健康的书籍。1810年,美国医生本杰明提倡精神病医院应当提供对健康有益的读物,通过阅读缓解病人来自于外界环境所给的压力,帮助病人摆脱病理情绪状态[3]。20世纪80年代,在人们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阅读疗法成为了研究者的关注热点。目前,在国际上,阅读疗法的理论体系已日渐完善。图书馆学和医疗康复学界已经把阅读疗法列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书疗”有悠久的历史,南宋诗人陆游对阅读的治疗作有明确的认识:他说,“痛经书卷作良医”,并在《闲吟》中写道:“闲吟可是治愁药,一展吴笺万事忘”。中国历史文献也记载了不少关于图书疗法的医案、佳话和奇闻轶事[4]。最早对阅读疗法的系统研究是在1994年,南京大学的沈固朝发表的《图书,也能治病》;随后,中国药科大学的凌珊等提出了利用阅读疗法辅助治疗情感障碍性疾病的设想[5];1999年,浙江大学的黄菊屏将阅读疗法推荐给了高校图书馆界[6]。

二、阅读疗法的作用机理

现阶段有关阅读疗法的作用机理存在很多种理论,其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被多数学者认同和肯定。认同,就是一种心理上把自己放到其他人位置上的思维,是潜意识中对其他人的模仿。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通过书本中真实的或者是虚构的人物和事件,有意或无意地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感情等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与自己相对照,发现吻合之处而获得感情上的支持。净化,指读者在欣赏作品后,通过宣泄以达到思想、情绪的安定和调控。读者经过认同、净化之后,将他人的特征归因于自己而获得感情上的支持,因而从焦虑中解脱出来,然后悟有所得,人格境界得到升华,从而达到领悟。王波认为[7]无论图书内容多么丰富,表现形式如何复杂,都有一种占主流的思想感情贯穿其中,使读者的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保持细致的平衡,减轻了读者的病情。

三、高校开展阅读疗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高校开展阅读疗法的必要性。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许多院校为此建立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但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主要以个别咨询为主,沟通和指导往往在心理咨询师和咨询者之间一对一开展,因此,目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师心存戒备,宁愿忍受心理疾病的煎熬,也很少去寻求心理帮助;另有一部分大学生对潜在心理问题不予重视,日积月累往往形成重大的心理疾病。可见,高校的心理咨询或治疗资源很难全方位满足学生的各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阅读疗法正是一种适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2.高校开展阅读疗法的可行性。高校图书馆具有其自身的优势,是高校开展阅读疗法的重要保证。①环境优势。一般而言,高校图书馆的馆舍,造型优美,内蕴沉静。富有感染力和人文关怀,这种环境溢着文化氛围,有利于读者心情放松,缓解情绪。在此环境中,图书馆积极的精神风貌,精心布置的名言字画,可激励读者奋发向上,树立人生远大的理想,追求人生的更高目标。②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对大学生来讲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读性,给大学生提供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阅读的条件,从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图书馆的服务是免费的,各类文献可以随时借阅,不受场地、时间、器械等的限制,经济、简便、及时。③服务优势。高校图书馆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有进行阅读疗法服务的人力保障。高校图书馆中,资深馆员、学科馆员和普通馆员,都可以经过进修培训成为阅读疗法服务馆员。图书馆员以热情、耐心的服务方式,与读者建立了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使图书馆员更容易摸准读者的心理症结。相比于其他阅读治疗人员,图书馆员更具备同理心,同时做到“知书”与“知人”,在分析出不同读者的心理问题后,帮助他们寻求解决的办法,推荐最为合适的读物,排除读者的心理隐患,给大学生至上的人文关怀。在某些医学院校图书馆中,更可以利用学校丰富的心理学和医学教师资源,指导这项工作的开展。

四、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研究

我国最早对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研究见于1998年沈固朝在《图书治疗——拓展我国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学研究新领域》中的论述。而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设想是浙江大学图书馆的黄菊屏在1999年提出的。2000年,赵丰丰,陈飞在《对“阅读疗法”的调查及建议》中提出“医学图书馆应成为阅读疗法的先行者”[8]的建议。本世纪以来,国内高校图书馆学者关于阅读疗法的可靠性和疗效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实证研究。泰山医学院图书馆的宫梅玲研究组最早从实证角度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了干预[9],宫梅玲等采用SCL-90、SDS、SAS量表在对100名随机抽取并实施了3个月的心理健康阅读辅导大学生进行了对比测试,证实了阅读疗法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此外,宫梅玲研究组在新浪博客创建了“书疗小屋”主页[10],经常更新推荐各种阅疗书目、音乐、电影,推荐了大量的心理指导短文,将之发展成为一个“疗吧式”的网络自助平台。他们的研究为在我国深入推广阅读疗法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极为有益的经验。2002年,民族大学的洪社娟[11]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采取阅读疗法的方式进行了辅导和心理咨询,取得了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阅读疗法进行心理障碍干预治疗的经验。2005年,张敏对所在高校的在校学生的阅读倾向进行问卷调查[12],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大学生对“阅读疗法”的需求。提出了高校图书馆针对高校中不同层次大学生进行阅读疗法的建议。2008年,宗妮[13]运用阅读疗法对患失眠症的大学生进行了个案治疗的研究,发现运用阅读疗法治疗失眠症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2009年,申西[14]以2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历时1个月的阅读疗法治疗。结果表明阅读疗法能够加深大学生对自我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其自我接纳程度,加强其自我和谐感,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格成长,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从社会、学校、班级、家庭、自身以及后续研究者等六个方面提出了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应用的建议和看法。2009年,台湾大学的洪新柔[15],采取质化研究法,针对台湾大学20位阅读经验丰富的大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研究结果显示,学业问题为受访者最主要之情绪困扰问题。阅读疗法所选图书中以小说和绘本最受学生欢迎。读者在阅读图书时所经历的认同、净化与领悟等效用随着读者个人因素如兴趣喜好、困扰问题类型、生活背景以及阅读素材本身特性因素而有所不同。2010年,成都理工大学的强菁[16],从18名网络成瘾倾向者和93名网络使用过度者中选择100人,针对不同网络成瘾大学生类型,开展了大学图书馆的对比阅读治疗,并定量研究了两组学生接受阅读治疗前后的差异,接受治疗组完全戒除网瘾。结果表明阅读疗法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是帮助大学生克服中、轻度网络成瘾的较理想方法,有研究、探索及推广的价值。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