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数学课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35028 浏览:1586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使学生“乐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同时,还要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还想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获取主动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自主;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标准》的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体现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自从参加因学定教课题的研究,我一直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教学模式努力实现这一理念。现在从引导质疑、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乐学方面谈一谈。
1. 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以及相关的学习方法指导 首先,需要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由,他们才能尽情地思考、探索。而要营造这种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敢于探索,乐于探索。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在课堂上允许“乱插嘴”、“接下去说”。通过这些方式,逐步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彼此个性,互相鼓励彼此独创性表现的心理氛围和人际空间。从而达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由对你的热爱与崇拜,到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自主学习主动性,在欢乐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其次,需要正确的方法指导。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学好一门学科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数学的学习中,基础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均来源于教材,我们应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品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乐趣。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可以在数学情境中直接提出,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师创设预习学案提出疑难问题。问题的产生可以给我们的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课需要解决的知识重点。通常学生遇到问题总习惯于找教师去解决,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见解,因此教师要做好在课前、课中、课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工作。
2. 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 三讲: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给学生创造足够大的空间与足够多的时间去自主探索,引导他们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乐趣。
3. 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使他们自主地学习 传统教学十分重现“知识与技能”,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分,实际上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优劣来衡量的。而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有各自的情感优势与缺憾,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后进生”课堂学习时的情感态度特点可能是“没有自信的、压抑的、恐惧的”,其外现行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而“优秀生”,除了积极进取情感态度特点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的或者是心不在焉的,有时高度焦虑”。这些不同的情绪表现,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合适的处理。对于后进生,认知上要给予低坡度,情感上要给予多激励。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倾向少数尖子生,提问提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而对“学困生”歧视冷淡,引导关心帮助不够,致使“差”生不断增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必须“从最后一名抓起”,应“大搞水涨船高,不搞水落石出”,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增加对“差”生的情感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心灵的沟通会使学生普遍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从而一改数学课的沉闷气氛。对于优秀生,认知上给予高挑战,情感上给予严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题目的设计要有坡度,一般的知识点,集体过关,而其中蕴涵的难点,自然给尖子生以挑战。在集体研讨过程中,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吸纳,学会欣赏。
4.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闪光点 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让他们在不断的反思中尝试成功。
5. 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了提出问题的意义:“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首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因,只有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设法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懂得只有自己主动地学、主动地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营造一个、开放、合作的教学氛围:要求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的、书中看不懂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提问方法,每节课提一、二个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要敢于向课本、权威质疑,要会提出不同见解。其次,给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时空。要提出问题必须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在上课时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做法,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为他们创设观察的情景,使学生有机会通过思考提出问题。
收稿日期:2013-06-2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