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谈新课程教学课堂反思大专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6275 浏览:206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学反思属于行动研究。反思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积极的行动、积极的行为改进的过程。反思过后,要付诸行动,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反思既是一个行动研究的结束,又是一个过程的开始。教学只有实现“反思—计划制定—采取行动—观察—反思”这样的螺旋式上升,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实践的质量。
关键词:教学反思;方法;思考;批评性思维;结合
《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格言强调了反思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每一个教师的成长与成功都离不开自我和他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成败反思。近年来,反思性教学在中国教育界备受重视并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们使用的反思方法主要有:多渠道课堂观察;同伴谈论;集体备课;案例分析和反思日记或随笔。诚然,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实践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每个人的专业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有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然而,反观目前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却存在着一些需要关注并予以解决的问题。

一、反思理解狭窄

教学反思是“回头思考”,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再思考,从中可以评估实践活动的效果与成败。反思的对象可以是失误之处,也可以是成功的经验。可以是对自己的失误之处或成功之处进行反思,也可以是对别人的失误之处或成功之处进行反思,尤其是对相同年级同伴的失误之处或成功之处进行反思,能快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但是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反思理解片面,反思面比较狭窄。例如: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仅仅是这样写的:“对于现在完成时这一时态,我讲得不透彻,不到位,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作业的正确率很低。”“这节课我讲得太多了,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机械、被动地听课,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呆板平淡。”“这节课我上得差极了,本来抱着愉快的心情、带着精心准备的教案走进教室,准备大显身手,但是由于几个捣蛋鬼的缘故(讲空话、扔粉笔头、传小纸条……),被教师教育后,几分钟后又我行我素,依然如故,连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连好学生都受到了牵连,心情郁闷死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等等,很少见“这一节课我最成功的一点是……,我最满意的地方是……”“这里比我预想的还要好,主要是……”。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618jyw.com
诚然,教学反思是一种批评性思维活动,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反思不足是教学反思的主要方面。然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也是教学反思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忽视甚至否定它必是残缺的、不全面的。

二、反思方法单一

当前教师的教学反思多为对课堂教学零散的思考,缺少对问题进行深入而持久的思考,仅有反思的形式,难见反思的成效,体现不出反思活动的价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注意:
首先,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把反思逐步引向深处。例如:对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反思,预期目标是否全面达到、达成的标志是什么、没有达成的原因是什么,目标设置得是否合理,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否有针对性;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反思对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恰当,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有更有效的方法;对意外生成应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这个意外生成是偶然的还是有其必然性,教师本人对其价值判断是否准确,处理方法是否恰到好处;课堂上发生了哪些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这些事件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以后要关注什么等。
其次,要把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相结合、即时反思与延迟反思相结合、课前、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相结合、个人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前反思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课中反思可以及时修改教学设计,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反思则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反思更及时、更有效、更
深刻。

三、反思无实践检验

目前,大多数教师的反思行为基本上停留在“写反思”的低层次阶段,还没有积极地把反思所得、所思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减负增效的效果。我个人认为:教师应先积极撰写有关反思的文章,例如:通过写教学日记、教学片段、教学心理感受,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执行反思的结果,既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等。
参考文献:
张艳弘.英语教学与英语教师的发展.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