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钳工浅谈如何提高钳工锉配教学质量资料网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27305 浏览:1220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锉配训练是钳工实习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锉配技能掌握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其能否通过专业技能的等级考核,同时亦影响到其今后专业工作技能的高低。为此,本文对如何提高钳工锉配教学质量提出了六点见解。
关键词:锉配教学测评指导
锉配是钳工综合运用基本操作技能和测量技术,使工件达到规定的形状、尺寸和配合要求的一项重要操作技能。锉配技能较客观地反映了操作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测量技术的能力和熟练程度,并有利于提高操作者分析、判断、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因而锉配训练往往是钳工实习教学中的核心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锉配技能?如何提高锉配训练效果成为现代钳工实习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端正学生对锉配的思想认识,明确目的和要求

锉配训练是在锉削基本训练之后的锉削综合训练,在此之前学生已对锉削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进行锉配综合训练,不同的学生思想上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学好理论才重要,实习不过是个放松自己的机会,因而轻视实习;有的学生认为既然学校安排了实习那就去练吧!但为什么而练?目的是什么?自己心里并不清楚,因而漠视实习;而更多的学生会认为现时的机械加工业那么发达,加工零件可以用数控机床去完成,何必花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去练锉配,去干这苦力工作,因而鄙视钳工锉配实习。面对学生以上种种复杂心态、疑问,我们应该及时给予正确的纠正、引导和解答,否则会对实习训练效果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在锉配训练前,我们应向学生介绍锉配在现代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的广泛性,端正学生思想上的错误认识。
应用举例如:日常生活中的配钥匙,工业生产中的配键,制作各种样板,专用检具,各种模具的制造、修配、调试等。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到锉配在生产中应用的广泛性,明白学习锉配的目的和要求,明白熟练掌握锉配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实习中去。

二、明确锉配的一般性原则

为了保证锉配的质量,提高锉配的效率和速度,锉配时应遵从以下一般性原则:①凸件先加工、凹件配加工的原则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②按测量从易到难的原则加工。③按中间公差加工的原则。④按从外到内,从大面到小面加工的原则。⑤按从平面到角度,从角度到圆弧加工的原则。⑥对称性零件先加工一侧,以利于间接测量的原则。⑦最小误差原则──为保证获得较高的锉配精度,应选择有关的外表面作划线和测量的基准,因此,基准面应达到最小形位误差要求。⑧在运用标准量具不便或不能测量的情况下,优先制作辅助检具和采用间接测量方法的原则。⑨综合兼顾、勤测慎修、逐渐达到配合要求的原则,注意在作精确修整前,应将各锐边倒钝,去毛刺、清洁测量面。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造成错误的判断。配合修锉时,一般可通过透光法和涂色显示法来确定加工部位和余量,逐步达到规定的配合要求。

三、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技工学校是以培养合格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它决定了技工学校的生产实习教学必须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训练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施教和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因此,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加快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直观式教学法:初步感性认识

直观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观摩教师的操作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理解锉配操作要领及方法,获得实际操作的感观认识,在脑海中形成规范的操作模式,从而为动手实操阶段打下基础。另外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往届学生的优秀产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工艺理解

锉配训练不同于单件的锉削训练,锉配件通常是由两至三件组合而成,因而加工的先后顺序就需要预先确定,即制定加工工艺路线。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工艺分析课堂上发挥其主导作用。根据课题内容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设疑,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提问学生:锉配时为何要先加工凸件,后加工凹件?如果调换加工顺序有何影响?又如:为何在加工对称件时应先加工一侧,再加工另一侧?可否两侧同时加工?如果两侧同时加工又应采用什么测量方法?等等。通过一连串的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有耐心,问题的提出要适时、适量、适度,并因人而异。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解答学生疑问,做出科学的解释,给出锉配件的参考加工工艺。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确定加工工艺步骤,只要符合锉配原则,能以简便、有效的方法保证加工精度即为可行工艺步骤。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过程,既培养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实践式教学法:巩固实操能力

生产实习训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将感性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是使学生获得操作技能的手段;同时也是学生检验其制订的加工工艺路线正确与否的主要途径。锉配是一项综合性的操作技能、教学安排上不能急于求成,只能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简单锉配到复杂锉配,从初等精度要求做起再到中等精度,一步步完成。首先打好基础,了解和掌握各种典型加工工艺特点,逐步积累经验,熟练技能。据调查显示,实操训练的初始阶段是学生最容易暴露不规范操作的时候,同时也是学生最渴望获得老师指导的时候。所以实习中的巡回指导就显得尤其关键了,在巡回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各人练习情况,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他们排除实操上的困难和障碍。例如:当学生将锉配件加工到只能配入小部分,而又未能完全配入时,是学生最迷惘的时刻,不知应该加工哪一件的哪一个面。此时我们如不能及时给予指引,学生可能会盲无目的地乱锉一通,导致尺寸超差配合间隙过大,形成废品的后果。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以下三种方法确定加工面:①进行相关配合面的尺寸检测,超差者为需加工点或面。②采用试配透光法检测,将配合件配入小部分,并令凹凸件两大基准平面平行,然后对光观察,透光的一侧为修配移动方向,修配加工面为与透光配合面同一侧的不透光点或面(一般修整加工配作件上的点或面)。③采用漆色法检测,首先在所有配合面上漆上一层薄薄的红丹,试配凹凸件,并施加轻微压力,然后分开配合件,配合面有压痕的地方为接触点,再结合平面度或尺寸测量,则可确定是凸件或凹件上的面超差,最后修整。另外,还需要指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把理论知识与具体实习工作结合起来。例如:锉配时的间接测量尺寸数值就需要用到《钳工工艺学》中的尺寸链计算方法来确定。这样才能使学生加快对锉配技能、技巧的领悟和掌握。

(四)分层次教学法:保证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根据“材”的素质和水平,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经过两周左右的锉配实践训练之后,据技能的掌握程度,一个班集体之中一般会明显分出优、中、差三个层次,如果三个层次均采用同一进度或同一难度的训练课题,必然会有两个层次的学生难以适应,无法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针对此现象,我们可以根据优劣将一个班分成A、B、C三个小组进行分层教学,相应地也要做三个层次的教学准备,制定三个层次的教学质量目标。A组课题以增加难度、深度为主;B组课题以适当增加难度、速度为主;而C组课题则以要求保证精度、提高速度为主。通过分层次教学可以为不同技能层次的学生创造适合自己难度、进度的训练学习氛围,减轻B、C两组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A组学生的训练力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但分层教学要注意做好未能分到A组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避免学生出现自卑心理,造成恶性循环。
总而言之,实操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实习训练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采取了正确、合适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过程所采用的都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最佳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精选具有实用性、代表性的训练课题

锉配教学中,精选课题是保证实操训练质量的重要一环。锉配的类型有很多种,可以分为平面锉配、角度锉配、圆弧锉配、对配、镶配、嵌配、暗配等等。到底选用哪一种作为训练课题,就需要教师以教学大纲,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年度教学计划为准则以及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定,一句话缺啥补啥。总之锉配选题应做到:①最具实用性;②最具代表性;③最有关联性;④能自成体系;⑤最能体现对基本知识的运用;⑥能养成学生安全文明操作习惯。

五、认真完成配合件的测评工作

对学生锉配件的测评,除了评定学生成绩、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测评工作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训练效果和检验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如果我们对学生交上来的锉配件随便放在一边置之不理,不但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可能会因为未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而延误了纠正学生错误操作、检讨教师教学方法的最佳“战机”。因此,我们应慎重对待锉配件的测评工作,及时开展对每一位学生锉配件的测评,并对各项检测数据进行登记、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好的要给予肯定,对不好的则要反思,寻找原因,到底是教学环节中哪一方面出了问题?是教方面还是学方面?如果是学方面,教师应在总结课堂上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如果是教方面,说明授课有问题,教师自己应检查授课教案、授课过程,找出问题的根蒂,采取补救措施改进教学方法。所以说,锉配件的测评工作又是一种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重要手段。

六、重视实习后的指导

实习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指出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课堂的重点内容,使学生知道自己在训练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同时我们亦要求学生上交实习日志、鉴定,组织学生交流实习经过,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
实习日志的填写,看似小事,实则不然。教师通过检查上交来的实习日志,不但可以考查学生是否落实了实习内容,怎样落实的,更能发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期待怎样的教学形式,从而为教师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了思路。
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让学生把实习成果从由零散的、浮浅的、感性的认识升华到集中的、深入的、理性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把已学得的成果再发展一步。要指导学生知道怎样写、写些什么,力争把实习成果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通过总结得出的一些成功的实习经验,既可作为以后实习的借鉴,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好理论知识的认识。
参考文献
劳动部培训司组织编写:钳工生产实习,中国劳动出版社1996.
李向东卢双盈主编:职业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3]吴全民.浅谈职业学校实习指导,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