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浅谈浅谈农村学生作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18302 浏览:814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十年来,我一直担任农村语文教学工作,深感搞好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主要是农村学生有以下几点不利因素:地方语言过重,对普通话使用太少;平时课外阅读量太少,表达能力不佳;自幼生活于偏僻农村,见识面狭窄,作文素材相对贫乏。因此,形成了“农家孩子怕写作文,农村教师怕教作文”的现象。结合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一试,以期改变农村作文的困境。

一、注意身边的人和事,做生活有心人

俗语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经常提醒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认真观察,认真思考,乡土人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题材。例如:潺潺的流水,袅袅的炊烟,金黄的稻谷,成群的鸡鸭……不正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砍柴浇水,种菜锄草,这些生趣盎然的生活体验,城市孩子有吗?“三农问题”,“农村公路”等焕然一新的新农村现状,不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吗?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用时之需。这样,就解决了“无话可说”的问题。

二、养成手口如一的习惯,能够文从字顺的表达

1.多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化语言

地方语言和普通话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句式上、语法上存在着差异,直接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写作。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口”其实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变“土”为“洋”,使用规范化的语言。课堂上用普通话问答等。

2.遵循“想、写、读、改、抄”的原则

想,就是写之前认真构思;写,就是打草稿;读,就是心里默读;改,是在读的基础上改动、润色,最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也就是“先想后写,边读边改,改后再抄”的原则。这个过程能帮助学生使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学生的作文主题清晰起来,对读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最后才誊写,卷面整洁。

三、多作下水作文,多向评议,共同欣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农村学生对于作文,还存在“怕”的心理,每次作文,我都写一篇“下水作文”与同学们共赏,在课堂上宣读学生的优秀习作,并把他们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并把最典型的作品装订起来,让每一届学生翻阅,这些年来,已有六、七本之多,作品的作者都是他们邻村认识的,他们很感兴趣,还灵活的采用同桌互读互评、集体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会评议,学会欣赏,在耳儒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四、适时指导练笔,变知识为技能

拥有了题材,掌握了技巧,还只是纸上谈兵,要能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就必须把知识变为技能,那就是写,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爷爷奶奶又大多不认识字,管教不严,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影响下,农村学生真的是“一身轻”了。我要求学生每期写八到十篇课堂作文,每周写一篇周记,每天要写日记,高压出动力,学生渐渐就习惯成自然了。
我还对学生说,“课文就是作文”,我经常指导学生模仿课文,进行仿说仿写,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对于“车站送别”一部分,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闭上眼睛想几分钟,再后就让学生想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类似的情况,结果,有一位十三岁的大山里的女孩子说,有一次开学,爷爷帮她送被子和米到学校寄宿,因摘自:学士论文www.618jyw.com
为路滑,摔了一跤,爷爷七十来岁,身体不好,我要她把当时的情况,事后的感想写出来,几经修改,我偷偷地投到了《邵阳日报》的副刊上,结果发表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对于农村的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不失为一种挑战,只要大家有正确的认识,积极主动的改革固有方法,就会走出语文教学低效的樊篱,撞出一条高效、明确的教改大道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
(作者单位:422800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云山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