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启发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有意启发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26750 浏览:121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和训练学习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提问中教师的有意启发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连接设疑与释疑的纽带和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没有启发或启而不发,既得不到开发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又耽误了课堂的宝贵时间。笔者认为,实施课堂提问中的有意启发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已学得的知识去启发

凭借已经学得的知识去推导理解和获得新知,它有利于突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如《岳阳楼记》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为什么前面要用一定的篇幅写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的两种人呢?学生思考时教师就可以举出如此类似的例子来开导。《藤野先生》赞颂的是藤野,抒写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的情操,却又写出了追求打扮与欢乐,不关心学习与祖国的“清国留学生”,这都是为什么呢?学生很快就领悟,这是为了对比,为了反村。

二、用基本理论去启发

这些基本理论可以是学生熟知的,也可以是未知的,但又是一拨即明的,因而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如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主人公,学生难以把握,一般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于勒,一种认为是菲利普夫妇。教师怎样启发呢?从题目、从人物出场频率的高低和着墨的多少等方面去分辨,均不是规律,只有从人物与主题的关系上看,才符合小说的基本理论。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学生稍加思索,就会知道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只有在菲利普夫妇身上表现得最充分、最突出。于是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菲利普夫妇。学生回答后,只要略说一下于勒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复杂的问题就很快解决了。这一启示,同时也告诉了学生如何去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三、用生活事理去启发

以生活事理去启迪学生理解教材的思想内容,不失为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和敏捷性的方法之一。如《竞选州长》中的第一部分,弄清了竞选双方的善恶悬殊之后,如何去引导学生理解其对主题表达的作用呢?按一般道理,应是善者胜,恶者败,邪不压正,可为什么在资本主义社会却恰恰相反?这样一启示,学生就懂得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都是虚构的,完全是属于权势者的、邪恶者的。不联系生活的事理,要理解这部分的写作意图是很困难的。

四、点明思考范围去启发

有些问题较为复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杂,学生在思考中会出现许多偏差。提问时,教师就应注意点明思考范围。如《藤野先生》一文的结构层次难以把握,教师可这样启发: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见前——见时——别后;以空间为转移:在北京——在仙台——离仙台;以藤野先生为中心。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循此两条线去思索,就能准确地把握其结构层次了。

五、用方法途径去启发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教规律、教方法,就等于教给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里贾雨村初见门子时十分客气,要理解这一层表现出了贾雨村怎样的性格特征,就可以这样的启发:贾雨村对门子那样客气,从哪些动作语言中可以看出?联系最后门子的下场,体会一下,这样客气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这样就告诉了学生从动作、语言中去体会客气态度,从前后对比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
总之,课堂提问教学的过程实质是在教师引导下设疑、质疑、析疑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只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提问中的主体地位,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思维不断受启发,知识不断被深化,学生进而在学习上由量的积累升华为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从而进入“有效教学”的境界。
(作者单位:628200四川省旺苍县五峰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