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教学法任务引领型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程活动中实践学术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6115 浏览:142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任务引领”教学法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使学生积极地“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教法,突出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对中职语文课程活动应用任务引领型教学法的反思发现,中职学生学习现状、中职教学实践探索和中职语文课堂定位呼唤教学模式创新。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活动;教学创新;任务引领;实践探索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任务是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己任,教学生“做人”,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语文成为实用而多彩的人文实践学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中职语文课程活动中开展了任务引领型教学法探索。

一、对中职语文课程活动应用任务引领型教学法的反思

根据当前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水平出发,在教学中实行“任务引领”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较适应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需求,既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培养其职业能力,有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1.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呼唤教学模式创新

当前的中职学生是基础教育阶段大多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一学习就觉得疲劳或厌烦”,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确定的目标通常都难以坚持下去。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依然较多地采用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这样的课堂,学生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厌烦情绪。因此,如何将“不好”的教材转化为“好”的教学效益和学生“高”的语文能力,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大任务。

2.中职教学实践探索呼唤教学模式创新

任务引领型教学对教材确实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内容从“任务”着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获得与职业有直截关联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同时任务还能相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益动机、竞争和成就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突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育,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很必要。在给完成成人高考后的学生上语文课时,由于没有了“教学意见”的束缚,教学便显得较为“随心所欲”,因此便有了大胆对语文课改革的设计教学,开始了尝试运用“任务引领教学”的方法,希望通过这些任务来提高即将走上就业岗位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的学习目标。

3.中职语文课堂定位呼唤教学模式创新

长期的中职教学实践催促我们不断地思考,中职学校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鲁昕指出要“发挥中职学校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树立全面培养、系统培养、培养多样化人才、人人成才的理念。”当前,中职语文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学生教材与普高没有本质的区别,缺乏针对性;二是教材理论性较强,操作性较弱,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重要作用,需要以教学模式的创新提振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活力。

二、任务引领型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程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1.语文思想与专业互融的教学内容专业化策略

以专业为导向组织教学,使其为专业的需要服务,以适应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致力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目前我校语文课采用了人教版《语文》基础模块(包括目前很多中职语文教材)并非针对某一专业而编写,不同的专业可能使用材。因此,笔者开始了“重建”教材的想法,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按照工作任务灵活地使用和补充教材,尽可能去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之中的职业元素和专业因子,从专业知识这一角度设计教学内容,采取“一文多教” “文同教异”和“各取所需”等教学策略,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为达到这种教学效果,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阅读训练中,通常对现行篇目体系进行增删及重新组合,如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语文课中,进行《项链》一文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探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还通过让学生以作业的形式收集一些介绍外国人些思想、习俗的书籍文章,让学生多多了解外国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学生在完成课外阅读作业同时,既对他们的专业课学习有一定帮助,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又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学习语文不动笔是不行的。如何让大多数中职生闻变的写作变得亲切起来?可尝试针对不同专业学生侧重不同文体的练习,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可对机电专业学生制定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所学专业课《机械制图》画出荣国府院落方位图的教学目标。如此便可以实现语文教学顺利向学生专业学习领域渗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以满足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2.语文能力与素质互融的教学方式引领化策略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实用性、应用性与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求职能力。语文能力的高低不仅仅表现在书面语言上,还表现在口头表达能力上。实践证明,中职毕业生如果仅有一技之长,缺乏一定的语文素养,就会缺少某种文化精神,在工作中往往会遭遇更多的交往障碍和心理思想瓶颈,这种障碍和瓶颈又会影响其专业技能的运用和提高。
例如笔者在教学《卖白菜》时,结合作者莫言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件,对本文的教学创设了一个“名人访谈”类的活动形式。学生根据课文情节提炼出来的在极度贫穷饥饿的条件下衬托出的母亲坚强的人物形象及莫言在获奖后赴瑞典文学院发表“讲故事的人”演讲篇中忆母亲的章节,通过小组研读、现场访问的形式,加深同学对作品的理解。实践证明,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到了如信息搜索、设计采访问题、采访过程中的随机应变等很多在传统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3.语文学力与任务互融的教学空间拓展化策略

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从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全体学生在参与中做快乐学习的主人。教师可结合语文教材的教学任务,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考虑让学生动起来,可设法通过引导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拓展延伸应为教学内容服务,应注意切合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积累、认知水平、能力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如在“青春与爱情”为主题的单元学习中,笔者在教学活动前,要求每位学生根据五篇课文的主题,各选一首与之最“般配”的歌曲,向全班推介,并谈谈对推介歌曲的理解和所选歌曲的原因。学生在理解了文章后选歌,然后将全班按所选歌曲对应的课文自然分组。组内同学间交流对所选歌曲的解读,然后相互评议,选出最合适的作为小组代表曲,再共同商讨制订小组对这一主题的解析性口号。小组汇报时,其他组记录所存疑问,并提出评议意见。活动的施行,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引导他们理解爱的真谛,当然活动也体现了“文章理解”的阅读目标,既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也是运用方法理解课文的检测。
实践证明,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人生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尝试着把任务引领法借鉴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让每位学生都有任务要完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构建一种学生愿意学、善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教与学相协调的动态的和谐的有序状态。
参考文献:
于漪《语文教学切莫边缘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1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10日第一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