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浅析基于式学习课堂教学设计学术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11469 浏览:459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文章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入手,阐述了基于探究式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然后分析了基于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条件,最后分析了基于探究式学习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文章对于指导课堂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
2095-3089(2013)20-00-01

一、基于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理论根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特殊情境的脉络下,借助于必要的学习源,通过与他人的相互协商、交流和本人进行的有意义建构方式主动获得的。其核心是学习不应该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这种建构是在学校课堂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直接引导帮助下进行的。因此,基于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学习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实现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

探究式学习需要一定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支持。内在条件是针对学生而言,外在条件主要取决于教师及其他教学环境。内在条件包括: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知识的起源,在动机上是个人的好奇心所发生的驱动力,经由感官的观察与实验,并配合逻辑推理,经过一步步的归纳或演绎而得到的。”好奇心要转化为持之以恒的探究行动,学生必须有对学习的巨大热情,而热情是行为进行中克服障碍、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是行为转化为信念的力量源泉,因此,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必须有对一切未知和已知追根溯源的好奇心和持久的热情。学生有了探究意识,才会在活动中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去努力实现预定的探究目标。知识的建构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重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能否合理有效地进行,完全依赖于原有知识积累和经验的积淀,因此,学习者在探究学习中要立足于自身,充分挖掘自己的知识潜能,而且要与教师、同学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探讨,以丰富提高自己。

三、基于探究式学习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探究式学习对于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作业题的拟制等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增加开放性内容,预设问题,制造空白,给学生有意创设困惑、疑难,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有利的情境。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

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思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造。而问题源于人的好奇心和探求的精神,问题情景是问题的孵化器,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挖掘自然科学具有新颖观点的教学素材,利用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的语言,趣味无穷的实验等多种形式制造问题情景,使问题情景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教学设计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教学法的实质和基本作用就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存在问题,才能使学生不满足现状,去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有创见性的提问。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疑问,及时质疑,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线索,从难点上质疑,从困惑处质疑,从关键处质疑,从理论和现实的结合点处质疑,疑必有问,潜意识地培养学生能问、敢问、会问,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敏锐洞察的探究能力。

(三)善于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

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应把握以下几点:一要目标要明确。教学设计必须围绕教学要解决的问题而展开,以任务为牵引进行问题设计。教师要尽量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教材内容,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问题,从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任务需要挖掘问题,使问题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二是教学问题难度要适中。问题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探索过程感到索然无味,过深难的问题,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茫然或理不出思路,学生思而不得,探而无获,久而久之,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失去动力和兴趣。因此设计问题既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状况,要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三是教学问题的拓展要有合理空间。问题的安排顺序要与思维发展的顺序相一致,涉及的知识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接近到“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计必须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演绎到归纳。问题有恰当的坡度,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和畅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产生认知冲突,从思维激荡中领悟到获取新知识的快乐体验,从而激励再认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参考文献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

5.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