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课堂教学地理有效课堂教学舍与得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6369 浏览:209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在于教师讲了什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会了什么,收获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是我们教师的不懈追求,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尺。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全面细致固然重要,但如果敢于作出一些舍弃,收效有可能会大不相同!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教学中的舍与得谈谈体会。

一、教学内容的舍与得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学设计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讲什么,二是怎么讲。讲什么指的是内容,怎么讲指的是方式。
这里主要谈谈教学内容。一般认为把教材钻研透,把课本知识讲到位就可以了。可事实并非如此。新一轮的课改要求教学必须紧扣课程标准,教材只是参考资料。事实上,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种类相当多,我们只是选择其中一种而已。因此,教材中的内容特别是案例完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作出取舍。比如,“城市地域结构”的教学我采用中山市作为案例,“城市化”的教学我以珠三角为例,“交通变迁引起聚落的变化”的教学我以小榄的发展变迁作为案例,“流域的开发”的教学我选用长江流域的开发作为教材中“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补充,等等。虽然准备相关内容要成倍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但由于案例来自身边或是学生感兴趣,课堂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对于有些偏难且深又繁的内容,可以考虑适当删减。比如《地球运动》一节,对于初学者而言,是相当难的。我主张新授课时只讲结论,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意义即可,至于其中所牵涉的“时区和区时推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等难点内容可在复习课或练习课中加以讲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618jyw.com
解。由于学生学习程度差异大,对于学困生,这样的内容也可以不作要求。

二、教学资料的舍与得

现如今,我们教师手头上的教学资料还是挺多的,除了各种版本的教材及教参,各种教学类的报刊外,我们还可以从网上找到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如文本、图片、动画、视频、教学课件等等。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海量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取舍,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方能事半功倍。有些资料是别人专为自己的教学而设计,并不一定适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必须舍弃。有些资料甚至有画蛇添足之嫌,如相当一部分PPT课件其实就是电子板书而已,看多了容易造成视疲劳,也要舍弃。除了舍弃,尽可能使用那些简洁、生活化的资源,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例一,在拳头上描画等高线,引领学生辨识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并直观理解难点内容: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例二,分别用左右手演示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例三,围绕学生走一圈,让其观察笔者的脸廓的变化,从而帮助其理解月的“阴晴圆缺”的原理。以上几例,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学习兴趣亦大增,教学效果自然不错。更为重要的是,考试中如果也能做到“信手拈来”的话,一定是又快又准且得分!

三、教学时间的舍与得

学生学习状态常常是很不稳定的,往往因时因事而异:有时专心,有时精神不集中:有时积极性很高,有时又热情大减。教师如果任何时候进入教室都是那么“三板斧”:复习导入,新课,小结,作业,下课,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会出现审美疲劳的。时不时来点新刺激,开开玩笑,或说点“题外话”表面上看是耽搁了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但笔者以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先调节好学生的兴奋点,把其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效果只会更好。例一,地理课经常有下午第一节,瞌睡的学生特多,有一次,我一进教室便在黑板上写下对联一副“东倒西歪睡虫七八个,无可奈何叹息一两声,横批:××班地理课堂”,学生立马哄堂大笑,再也睡不着了。例二,中山地区夏秋季节台风活动多,冬季时冷空气也经常光顾,受其影响的那段时间的地理课我总是会先花几分钟来复习常见天气系(锋面系统和高低压系统)这个难点内容,此时的学生感同身受,更有兴趣来听讲。再如,每到两分两至日及其他重要的节气日,我总要花上几分钟和学生一起重温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内容。难点反复讲,经常讲,学生肯定会记得更牢的。

四、作业布置的舍与得

本人每堂课都为学生准备少量的练习(最多一张B5纸),名曰“一课一练”。选题原则:精心挑选,覆盖当堂知识点,尽量不重复;难度适宜,避免偏题、难题、怪题;题量控制在10道选择题以内和1道综合题;做题用时控制在5至10分钟。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地理是比较轻松的,而统考成绩排位却是靠前的。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止境。舍弃了教学内容的繁难陌生,舍弃了教学资料的鱼目混珠,舍弃了课堂教学的单调烦闷,舍弃了题海战术,师生得到的将是高效的课堂,师生收获的必将是成功。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