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合作学习谈“课堂合作学习”感受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19002 浏览:831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十八大报告中对基础教育是这样阐述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对于实施基础教育的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要培养综合素养的人才,要尊重个性涵养德性健全人格的视角来培养学生。
关键词:合作学习 相互交流 展示平台 主体地位 高效学习
教学理念要更新,原有的教学模式要打破,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教学改革就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三大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方式倍受青睐。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之一”。它是课堂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体现学生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高效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成功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通过几学年的学习和探索,我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受颇多。

一、合作学习的优势

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让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便于课堂秩序和学习管理。小组长就是小老师,在构建小组时人数要一般以4—6人为宜,学生的能力层次要全面。即低、中、高都有,这样有利于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男女生人数要搭配均衡。强势的小组长就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负责组织纪律、督促学习、辅导学习。不可小视。
(二)便于奖励和批评的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过程励和批评是不可避免的,奖励个别会伤及大家,奖励大家会显得苍白无效奖励小组就是对组员的肯定,受批评不会太打击个别学生,反而引起反思,作业交的不及时效果不好组长反思自己帮助和催促不够。组长的责任感增强是他们更加自律。同时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积极性。而合作学习小组正是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在组内,组员尽可能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点等方面有所差异,而各组之间尽可能均衡考虑而分配的,通过有效评价使小组更加团结。
(三)便于增强合作意识,抑制个人主义。小组成员有好的见解必须在组内贡献出来,否则没有机会展示了。小组安排组织者、记录员、检查员和报告员等基本角色,每个组员承担各自的责任,角色每1-2周轮换一次,使每位同学都能在不同的角色中得到锻炼。
(四)便于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降低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合作学习有别于其他学习方式,相对于其他个体学习而言,总是由两个以上的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这样群体性的学习方式降低学生的畏惧心理,因为群体效应能够使个体学习成员感到团体的无形力量。从而不再由于个人单独承担学习任务而产生压力,每一个学习主体的心理压力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五)便于充分参与,特别有利于待提高生的源于: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提高。小组的批评与奖励都与他们息息相关,迫使他们也要积极参与,教师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鼓励学习后进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的参与到交流中去,并对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合作学习起初有时会发生的几种不利现象

(一)有时只忙于重视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了,往往扮演着帮助的角色,差学生则成了听众,独立思考的机会不但没多,反而减少。产生这种现象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教师也存在教学的压力和教学进度的压力。所以有时老师只重视小组的整体想法,没有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
(二)有时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组长组织管理力度不够现象。因为小组学习时,学生是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
(三)有时教师只是旁观者,只听汇报忽略自己的主导作用。开始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合作。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循序渐进。学生的合作讨论、自控能力存在欠缺,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既把握讨论题的讨论进度,又把握讨论题的中心。对讨论有困难无序或偏离主题的要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但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讨论。
(四)有时学生为盲目追求奖励,偶有弄虚作假现象。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但在讲评机制下,小组成员为了加分,偶有抄袭作业的情况等。
总之,“课堂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发扬优势,刻其不足,不断提高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张玉彬.理想课堂构建与实施[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89-90
杜殿坤编译,[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84:18-2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