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心理问题令人担忧聋生心理理由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4144 浏览:105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几年的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我们发现聋生的小偷小摸心理、离校离家出走心理是聋校老师感到非常困惑和棘手的老难题。本文就针对最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 成因分析 教育发展
在十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到聋生心理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制约目前素质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健康的心理能帮助聋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是聋生学会生存、立足社会的重要保障。然而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以及自身的心理缺陷使聋生的心理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何使聋儿心理健康发展?本校曾成立课题组进行了几年的研究,下面列举一些聋生最常见的心理困惑,并结合日常教育中的典型个案进行分析,共同来帮助聋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聋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

一、小偷小摸心理

现在,人们普遍感到:聋人特别会偷,聋人犯罪越来越多,这有几个事实可以佐证:1.门经常邀请我们聋校老师去做手语翻译,帮助侦破聋人犯罪案件。据统计这些案件中犯盗窃罪较多。2.门已相当关注逐渐上升的聋人犯罪率,并主动来聋校担任法制校长共同来研究加强对聋生的法制教育。3.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聋人团体去偷去抢,且情节相当严重。面对以上事实,我们聋校老师不禁自问:难道是我们的教育出问题了吗?我们是否在培养有文化的聋人小偷?我们课题组通过对大大小小的偷窃行为进行分析,觉得聋生形成偷摸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聋生易受暗示,分辨能力差。2.聋生法制上观念淡薄。3.聋生自私心理严重。4.家庭教育不甚得力。针对以上原因,我们采取以下教育方法和措施。第一,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健康与人的认识水平关系密切。聋生由于语言障碍导致其认识水平相应较低。他们对某些道德行为的评价,只能用简单的手语“好”、“不好”来表达,而对道德行为的动机及产生原因,结果却根本不知道。因此要努力对学生进行听力康复与语言训练,发展语言能力,促使聋生的认识水平迅速提高,使他们用道德的观念去分析偷窃行为的可耻。并表扬那些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为集体争光的同学,为他们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在教育中要区别对待不同年龄,不同情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那些年龄较小、初犯错误、性格内向,家长又很配合且教育较好的学生要采取心理疏导的方法,以班主任教育为主,让他们痛改前非。而对那些屡教不改且情节严重的学生,要多方参与教育,并制定具体可行的教育措施,尽量使学生悬崖勒马。第二,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一直以来我们学校就很重视法制教育。本校聘请的法制校长每学期4-5次来校讲座,每学期学校又组织各班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课比赛,大队部常常开展法律知识小竞赛等活动,使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并常常带学生到法庭旁听,去少管所参观,观看法制教育录像片,让他们亲眼看看违法犯罪的后果。第三,要求家长摆好自己的心态,加强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功能,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归附和心理调控,而面对残疾子女,许多家长会有以下心理:①放任心理。家长觉得家有残疾子女脸上无光,于是把学校当作福利院,一放进学校,便不朝不问,更不用说给孩子零用钱了。②溺爱心理。对残疾子女,做父母的觉得很是愧疚,于是对其百般溺爱,迁就孩子导致孩子自私自大、目中无人。这两种心理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因得不到满足,便去偷拿别人的。

二、离校离家出走的心理

孩子离校离家出走现象,近几年似乎多了起来,有单独一人出走的,也有几人集体出走的。孩子离家离校出走,会给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心理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甚至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孩子为什么会出走?对其进行思考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一类:逃避型。这类孩子有刚入学的学生,他们不适应学校生活,而逃回家,这类孩子危险性不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聋生的生理心理在发展,他们或因学习成绩不好,厌恶学校平淡艰苦的生活,或是由于不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有严重心理障碍。孩子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困惑,孤独和压力又不能及时得到家长,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为了逃避痛苦的现实,于是选择了离家离校出走。第二类,寻找型。这类孩子一般年龄较大,独立性强,他们有的从小很少得到家庭温暖,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有些学生,受社会上一些聋哑人的怂恿,想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去享受、去刺激、去淘金、而离家出走,加入聋哑人犯罪集团。第三类,惩罚父母,老师型。
尽管孩子出走的原因可以各不相同,但每一个出走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小孩心理不成熟,自我调适能力差,莽撞行事,不计后果。如果我们学校和家长都注意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讲究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孩子的出走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发生呢?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好该方面的工作呢?
①学校工作:学校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生活上多一些温暖和关怀。要从硬件和软件上同时去考虑。学校应努力创建团结互助的人际环境,开放的政治环境,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中进行自我教育,在无声无息中提高修养,陶治情操,并逐渐渗透到心灵内化为一种健康的心理动力。教师要全身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慈母般地给予关心,在精神上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要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618jyw.com
善于观察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把学生的一些不良想法消灭在萌芽状态。经常鼓励学生,帮助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使学生强烈地体验到在集体中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带得愉悦的心情去学习生活。这样学生的逃学率就会大大地降低。
②家庭方面:a.许多家长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本校聋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长大多文化素质差,教育水平低,教育方式简单,而且大多数家长不懂手语,与子女难以交流,不重视家庭教育。b.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子女的出走问题。有的对出走归来的孩子过度的责骂和体罚,不能冷静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共同检查出走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有的家长对“失而复得”的孩子,如获至宝,百般呵护。
③社会因素: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事物新现象。游戏机房、热闹夜市,高档消费,无不吸引着这些似懂非懂的聋孩子,他们要去领悟、经历、体验、外面的花花世界。
几点启示:
1.现在聋校大多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也没有适合聋生的心理健康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明确,教育方法简单。因此呼吁有关部门,应重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研究。
2.关注聋校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唯有心态健康,健全人格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要求师生心理健康一起抓。
3.聋校始终要坚持进行语言训练,不断提高聋生知识水平,并且要持之以恒。因为聋生心理教育效果较正常学生来的慢,且有反复的特点。因此,应把心理教育纳入整个聋校教育体系中,常抓不懈。
4.封闭或半封闭的聋校管理,从时空上限制了聋生的社会交往,许多学校从安全角度出发,不准学生外出或与陌生人交往等,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当代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与教育》余强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李百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学校心理学》刘翔平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
[4]《现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徐启门.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
[5]《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第

2、3、4期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第5、6、10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