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语文课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13747 浏览:578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排体系,在有关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时间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力求将语言训练的过程展示的完美,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语文就要上出“语文”味。
关键词:语文课 综合素质
我们所谓的“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但是我们目前又不能不看到,不少语文课堂不再有滋有味,“语文味儿”诗意地栖息了。笔者认为,当前语文课堂中语文味的缺失,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充满语文味呢?

一、识字教学富于趣味

学生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可以利用形象字的直观性作形象的描绘,利用会意字巧妙的形义联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说……这时,学生的想象创造,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并且他们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枯燥乏味、难以捉摸的方块字是一个个有趣的符号,他们也会由此对它产生无穷的乐趣。

二、领悟文意要有情味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注重情感体验是词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不少。如果没有收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如在听《卧薪尝胆》这一课,老师指导学生理解完“卧薪尝胆”在文中的意思后,问学生:你们要不要“卧薪尝胆”?这时学生不明白“卧薪尝胆”的另一层含义,当然说“不”,老师就举了个例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人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使我国第一支航天火箭飞上了天空。”学生顿时体会到“卧薪尝胆”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就是“奋发图强”。接着,老师又让学生用“卧薪尝胆”来说一句话,有的学生就说出了“我们中国人卧薪尝胆几十年,终于加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等。我们听课的老师不由地对这些孩子另眼相看,看来他们已经完全领会了这个词的意思。整个理解过程充满了情味。

三、丰富积累要有韵味

如果光凭一节语文课,学生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以课文为起点,以课文为凭借探究获得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注理应是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语文课中的“语文味”不应该是纯粹的语文知识,也不能是一味地说教,“既要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要强调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发展;既要突出语文整体能力的把握,又要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只有恰当把握两者之间的“度”,才能使语文课上出真正的语文味。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多老师上完课总要给学生介绍一些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提高。
总之,课堂是多变的,课堂是遗憾的,课堂需要反思,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和反思中,带着新的收获,再次走进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