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习作将新课标理念运用到习作教学中要求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5547 浏览:15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如今的小学生作文,很多存在着“编、抄、套”和“假、大、空”现象。怎样将新课标理念运用到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
教学思想,树立作文教学新理念,让学生热爱写作,增添习作的兴趣。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以往的作文教学方式,教师往往不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只是把自己所了解到的生活实际,叫学生怎么写,学生就必须怎么写,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能力。习作毫无童真童趣,更不用说有灵气和创新了。
新课标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构建开放合作的作文教学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家”和“主人”的感觉,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的习作,使作文成为孩子内在的需要。通过学习新课标后结合平时的习作教学,现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体会:

一、作文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生活资源的有机整合

过去的作文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是注重课堂,而忽略生活实际在课堂上的运用。为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作文素材的收集,在课堂上如何进行作文素材的整合,课后如何轻松习作等,这都是如今的作文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次新课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标的学习,我认为在作文教学前,可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理解,并在习作中体现出来。在作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从课堂内走到课堂外,
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小环境走向大自然,从现在想到从前和未来,把教材内外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二、作文课堂教学要提倡写作形式的多样

一堂真实精彩的作文课堂教学,教师要首先深入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衡量一下作文要求与孩子习作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异,适当调整作文内容和导入方法,使作文成为孩子内在的需要,同时在教学中对层次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有着个性差异的学生允许有不同层次的写作要求。如在教学《我们的学校》一文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角度,可以让学生知道写好这篇作文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写建议书,给校长提校园建设方面的建议……总之五花八门,形式多样,这样也能充分体现了童真童趣。

三、作文课堂教学要注重作文教学评价的开放

新课标指出: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自改、互改习作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可通过教师评,学生自改互评。这不仅让他们及时地修改作文,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要改变教师评学生听的单一讲评方式,教师应作为一个参谋,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可把集体讲评、小组讲评、同桌互评、典型讲评、对照讲评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文时,取长补短,提高了自我认识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健康人格的养成,更主要的是习作水平得以提高。

四、作文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生活,体验人生

新课标要求“将习作与学生未来的人生相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放大学生的生活外延。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可指导学生观察社会,涉猎社会,通过参观、游览、采访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用儿童的语言来真实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体验与发现,城市学生可鼓励他们从小区里、邻里间、街道边发现素材;农村学生可以引导学生从田间地头、炊烟暮村、花草牛羊、民俗风情中学会发现与体验。在课堂上可采用“每日见闻”“每周一记”“每月一展”的习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日积月累、写作兴趣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二十一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