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语新课改下小语课堂自主、合作有效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34819 浏览:1586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教材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学会自学,探究设疑,互相研讨,共同解决问题,以达到读中领悟的目的。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组织、引导、参与讨论、帮助总结的角色。那么,在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新方法的实践探索中,如何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水》一课为例,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有效课堂的建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质疑问难 激趣读文

语文是一门最富情感的学科,语文课堂则是情深趣浓的快乐时空。因此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新课标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老师设疑,学生学疑。在练习《水》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利用课题质疑:“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同时质疑:“这篇课文写‘水’的什么?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贵……”这也正是课文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也能更有目的地去读。长此以往,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他们的思维会随之活跃,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课堂实践告诉我们,及时发现学生课堂阅读的认知冲突,并创设相应的阅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阅读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进行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在积极情感的帮助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

二、精读品味 讨论解疑

在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618jyw.com
学习方式的今天,让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和评价学习效果等,是我们在时下的课堂上常见的。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倡和形成确实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性,但我们也看到,有些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似乎有点“放任”,时效性不高,这是由于缺乏教师应有的引导。因此,笔者认为在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这一程序中,可以做到以下三步骤:
1. 精读品析。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存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揣摩语言文字内涵的过程。这里教师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只要设法把学生引入课文,启发学生多读、多想。“多读”,即是在难读、读不通顺处多读,在重点、精妙语句处多读,在自己有疑处多读;“多想”,即是在课文前后对比呼应矛盾处多想,在作者留空白处多想,在文章结构、材料安排上多想。
2. 组织讨论。在精读品析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自主学习,能针对疑问、学习感受和想法展开讨论,讨论形式力求多样,如提问作答、主讲补充、协作订正等等。
3. 点拨释疑。点拨实际贯穿于品析讨论的全过程。只是在学生汇报交流中可能有多种答案,或学生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深度时,老师要适时指导,帮学生把理解引向深入,点在要害处,引在关键时,让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情绪中自主合作学习,阅读的兴趣就会更浓,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如,《水》一课紧紧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句,描述了三个场景:(1)十公里挑水。(2)下雨天洗澡。(3)一勺水冲凉。教学时,我紧紧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句话展开,先让学生自读思考,重点从几个表示数量的词语中感受到水的珍贵。而在感悟文本后,我的引读则是情感的升华。在每一句“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层层引读下,水,珍贵!生,入境!后两段场景我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用水带来的快乐,通过引导,学生从“痛痛快快”、“倾注”、四个“滑”等这些词语中,感受下雨天洗澡的快乐,以及这勺水带给孩子们快乐舒服的感觉,母亲的疼爱……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完全来源于文本本身。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把握住了文本的内涵:水是最珍贵的东西。“以乐衬苦”是作者这篇文章的编写意图,当然这节课我也把这个“反衬”作为了一个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缺水本应该是村民们的苦难,为何作者却写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使学生在矛盾冲突中经历了好几次的思维碰撞和震撼体验。最后以母亲一个“笑”字,掀起了本文写作神秘面纱的盖头,在这苦笑的背后,你看到、想到的更多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乐”中感悟缺水的别样“苦涩”。

三、赏读悟情 以情促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读为本,正是在读的重视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快速读、默读、指名读、齐读、引读等。而且在指导学生读时也注意到了层次性。如,“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个中心句,开始读时,并未作具体的要求,但随着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碰撞,迸发火花时,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此时,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在读时自然会更加声情并茂。再如一勺水冲凉的情节,我引领学生在细细品味、斟酌、感悟、想象中感受一勺水带来的那份舒服与清凉。配乐朗读沁人心脾,在乐声、书声的水融中,情感得到了释放!在读中品、品中读,这才是真正的以读为本。这样一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四、活读迁移 延伸教学

同一阅读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活读是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从课文、作者或别人的言谈中产生自己的想法,或对阅读的内容给予合理的补充和扩展,或大胆地设想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
在《水》这课教学最后,我通过播放一段节水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感而发,道出了对水的感悟。当然,课文中作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作为情感目标,我认为有必要向学生渗透。于是,我又引导学生课后读一读作者马朝虎的文章《微笑如花》,相信这对我的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活观会有所帮助。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语文教学的迫切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重视这方面的思考: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用行动去挖掘,用爱去育爱,就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精彩纷呈,扎实有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