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体质新课程革新对中学生体育课堂体质健康教育影响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7037 浏览:187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中小学体育课堂培养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形式下学校体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新课程理念对体育课提出了那些新的要求,并就此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体质健康;素质教育;健康教育
前言:
国家的发展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而教育在这个大系统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和国家重视的问题。增强学生体质的使命就落在了学校的体育教育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体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的下降,就成为当今的社会的棘手问题,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近些年来,我国中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如:肥胖儿童越来越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多,体育课不达标现象严重等状况的出现。因此,必须充分认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紧迫性。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中学生体育课堂体质健康教育为出发点,探讨当前体育课存在的问题、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课的关系及新一轮课程改革形势下如何增强中学生体质健康等问题,并得出相关结论。

1.体质与健康的含义

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指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后天环境的影响下)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相对稳定的特征,也就是在生长、发育与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
健康是指在生活中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心里和社会适应也要成完好状态,健康具有多维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从生物角度看是否健康主要是检查器官功能和各项指标是否正常;
把自我控制能力作为检测心理和精神角度上检测工具,检验在外界影响下能否保持内心的平衡状态;从社会学角度衡量健康主要涉及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工作和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和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2.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就实施对象明确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然而,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的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1995年相比,我国中学生在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呈继续增长趋势的同时,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及身体柔韧形等多项身体素质指标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肌力、耐力和柔韧性下降幅度较大。我国从2002年起,每两年就要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进行一次检测,教育部件检测的结果录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
2002年监测结果显示:与1995年、2000年相比,学生部分体能指标及肺活量仍呈下降趋势。
2003年11月,教育部在北京发布2002年学生健康检测的相关报告,报告表明:我国中学生在耐力、速度、爆发力和柔韧性等体能素质及肺活量的水平成下降状态。在2004年的监测结果中,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柔韧、爆发力和力量)等指标也出现了下降现象。超重及肥胖学生的比例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高不下;2005年7月的检测报告的公式结果,学生的体质状况人在持续下降;2006年10月《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公布,我国青少年肥胖、近视率连续上升。从1979年第一次体质健康调查到2006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连续下滑了27年[3]。

3.当前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3.1体育课内容陈旧

2005年8月3日中国体育报发表了《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的文章。在文章中指出: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 在家过于溺爱,导致的结果就是家长容不得孩子在学校出现一点闪失,因此,学校在安排体育课时小心翼翼,怕学生受伤,造成体育课越来越简单,据理解99%学校封了攀登架,爬竿,爬绳和秋千,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长跑项目[4]。由于教学内容简单,体育课就愈发显得枯燥、乏味,体育课千篇一律,毫无新鲜感可言,重复的讲解、示范、练习,如掷铅球,一节体育课所有学生围着一个实心球转,无趣的体育课导致部分学生由此不喜欢上体育课。新课标实施的今天,很多学校由于对学生的安全有顾虑,体育课教学仍是换汤不换药。所以不能体现出新课标实施的意义,很多体育教师对新的教育内容新的教学目标挖掘的不积极,在使用教材方面热剩饭的现象普遍存在,体育教学缺乏系统性,体现不出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教学效率偏低,学生在体育课上没有收获感,由此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

3.2体育课的班级授课制度不合理

开设体育课最原始的初衷是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放松,它的原始属性就是游戏性的活动,特点就是松散和自由。而青少年的天性就是爱动。不希望得到束缚,其参与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参与活动的人数不受限制,自由组合;二、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长短可以因人而宜,因时而定,自我决定;三、参与活动的空间范围不受束缚,如课前课后、校内校外;四、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不受外在因素牵扯和干扰,可以是直接参与,也可以是间接参与;五是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而现在的体育课却恰恰违反了体育的这两个特征,它把所有学生集中在一起上同样的课,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是不是喜欢,受上课时间和老师的看管的束缚,学生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就导致了青少年喜欢体育而不欢体育课。

3.3体育课没有完成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据调查的结果显示: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主要原因是因为怕苦、怕累、怕晒、怕冷,众所周知,目前,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家长的过于溺爱,致使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因此这些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学校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使之成为一个栋梁之才,因此,体育课不仅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的责任,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是体育课的主要目的。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运动强度稍微增加,学生就喊苦、喊累,从而形成不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眼里,体育课就是随意玩的课,因此,体育老师也觉得上体育课难,这也是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3.4体育课被挤占现象严重

在中小学校,体育课被挤占已是家常便饭。在很多老师和家长观念里认为:体育课就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为了追求升学率,很多学校将体育课的调剂给其他老师,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坚持锻炼一个小时的学生只有18%,每天坚持参与体育锻炼半个小时的学生占42%。而高年级的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个小时的,只占总数的12.5%[5]。由此可见,年级越高,参与体育锻炼时间就越少,而体育教师对此结果无动于衷,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体育课对孩子或者对自己有多重要。每周仅有两次体育课对有繁重的学习压力的学生来说,是唯一可活动的时间,但仅有的两节体育课被其他老师占去,学生的心情可想而知;对此,体育老师不能让这种现象持续下去。要对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体质担负起责任,学生锻炼时间的不足,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直接原因。因此,在保证体育课时的基础之上,还要加强学生的课外体育时间。

4.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课的关系

从以上对体育课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学生体质下降与体育课是有很大关系的。体育课对学生兴趣的抹杀,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班级授课制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育课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缺失,让学生害怕体育课的大强度,从而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的被挤占严重影响了学生锻炼时间,也给学生一种错误假象,那就是体育课不重要。体育课目的的不确定,给体育老师带来了教学上的混乱。体育课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与主体性,进而也影响了学生的体质长期地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因而造成了学生体质下降。

5.新一轮课程改革形势下如何增强中学生体质健康

5.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体育课标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体育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团结协作,合作学习和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运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5.2强调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课堂实践

新课标的实施,倡导体育教师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因此,对体育教师提出的建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以何用,学会如何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转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以前的重技术向重能力转变。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把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不仅要教体育技能,也要把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评价的范围内。在考核中,不要只注重分数的高低,更要重视学生的起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有利于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5.3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自选课多半出现在大学里,而中学的体育课源于: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一般为必选课,但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学校应从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的需要,因地制宜。选择既能锻炼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的体育活动,又适合本校学开发的,这样就为终身体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体育教师更有利地发挥自身特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教学中既重视全体学生的统一发展,又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擅长项目并加以指导、培养,形成特长。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应强调层次性,让强者更强,能吃得饱;让弱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向高层次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要求所有学生做到一致,应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另外,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贯穿一些有意思的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做游戏过程中尽情参与,积极动脑,不断领悟游戏的内涵,提高活动技能,使学生越玩兴趣越高,自信心越强。学生在游戏中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得到全面发展。
7.结束语
面对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呈下降趋势,因此,应引起社会的重视,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因此,全社会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健康观,另外,家庭、学校及政府要齐心协力,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变目前的情况,在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上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我国青少年的素质及全国的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孟莹.初中健康教育教材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J].中国健康教育,2001,(9):548-549.
国家体育总局编.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3]董翠香.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 21-22.
[4]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及标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5]季浏,汪晓赞.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