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职高职“项目驱动+以赛促学”教学方式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15472 浏览:624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提出了“项目驱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并对研究、实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项目驱动 以赛促学 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夏琰(1980-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业带头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吉林 长春 130033)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教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驱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12359)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00-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成为职业教育者重点关注、研究的问题。
职业教育要有长足稳定的发展,必须重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构建、课程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等。其中,教学模式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经过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实践中的不断研究与尝试,初步形成了“项目驱动+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即通过比赛促进学生技能提高,同时总结各类大赛的特点和取得的经验在教学中改进教学项目,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项目驱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比赛中增强竞争实力;“以赛促学”是为了更好地改进项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将“项目驱动”和“以赛促学”有效地衔接起来,真正达到了“以赛促学、以学促赛”的目的。

一、以“项目驱动”为教法,开展技能训练

所谓“项目驱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布置项目、项目实施、总结评价、拓展项目实训等过程,使学生在项目驱动下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学生掌握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达到技能水平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也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多年的教学尝试,证明“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职业院校的教学需要。教师在布置项目时,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讲授、自学、讨论、分组等多种形式结合,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实施“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首要条件是教学项目的选取。教学项目选取是否得当,直接决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选取教学项目时,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保证这些项目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教学项目要有针对性,能够与该课程的知识点很好地融合,保证学生完成项目的同时完成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具备从事对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想要做到这点其实很难,要求制定项目时能够全面把握该课程的知识含量,找到知识与项目的结合点。现在我们在建设课程时,一般会与企业合作开发教学项目,或是采用企业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但是这些案例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要求我们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整合,并依据难易程度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序化。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通过教学项目的学习,达到相应职业岗位技能水平要求。
项目的选取对实现课程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制定项目时,应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对应的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竞争实力为目标,精心设计教学项目,使学习通过项目的学习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同时应多收集、整理与该课程相关的拓展训练项目,形成项目包,为学生课余时间自学做好准备,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拓展训练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使思维并不局限于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能够遇到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

二、以“以赛促学”为手段,培养精英,带动一般

“以赛促学”是指通过比赛增长学生的见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其技能水平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比赛,这些比赛可以分为课堂竞赛、班级竞赛、专业技能竞赛、国家省市级比赛等多种竞赛方式。课堂竞赛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个人赛或小组赛,在课程教学中适当地开展这样的比赛形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班级竞赛可以在相同专业不同班级间进行,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集体赛或个人代表赛,这种形式可增进班级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专业技能竞赛可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开展,目的是选拔专业精英参与国家省市级比赛,同时通过颁奖仪式、作品展示、建立精英培训班等形式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通过这种培养精英、带动一般的竞赛形式,促进专业体技能水平的提升;国家省市级比赛一方面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肯定,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讲是最好的锻炼机会。通过这些比赛能够开阔视野、增强自信心,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与指导教师切磋、研究,能够大幅度提高技能水平。同时,在这些比赛中取得名次也可以在面对就业时同等条件下具备优先录用的资本。

三、“项目驱动”与“以赛促学”有效衔接,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下面以本专业课程“数字平面制作技术”为例,介绍一下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数字平面制作技术”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学习平面设计行业较为流行的软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技巧,与前后序课程共同打造专业的核心能力。
该课程最初的授课方式只限定于讲授和练习,即教师先讲授知识点,根据知识点介绍一至两个相应的小案例,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参与各种竞赛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国家级比赛基本拿不到名次。在就业时面对企业下发的任务无从下手,很难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案,得不到公司的认可,离职现象屡见不鲜。
现实迫切要求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的调研、反复的探讨,决定首先改进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成为教学改革的第一步。课程的项目采用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教师依据本专业学习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对教学项目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序化。同时结合课程的知识点,对项目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项目与课程内容完美融合。并参考摘自: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国家省市级竞赛的特点和趋势,收集和开发了与各项目知识点对应的拓展实训项目包。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拓展实训任务完成质量较高。教学方法的改革效果在接下来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脱颖而出,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就业技能大赛等比赛中均有优异表现,获奖人数逐年增加。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比赛的热情,在该课程的考核评价中,学生参与竞赛作为了考核项目之一,根据参与和获奖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鼓励。通过参加比赛,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与教师共同研讨,促进了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比赛的情况,也在不断地探讨教学项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制定更加适合课程目标的教学项目。
经过“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反复过程,逐步形成了“项目驱动”+“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并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推广应用,各课程的教学质量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本专业的就业对口率也在逐年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很多用人单位在录用本专业学生之后,又在次年来专业招聘毕业生。稳定的就业扩大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是专业进行招生时最好的宣传。这些都要得益于教学模式的改革。
事实证明,“项目驱动”+“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是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的。当然,对于职业教育来讲,未来的改革之路还很漫长,我们的脚步也不会停歇,会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入研究、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梁绿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资料选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徐锦生.项目学习:探索综合化教学模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