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5988 浏览:206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历来都是奥运会举办城市最大的困难,假如没有科学公道的规划管理,场馆在奥运会结束后很可能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包袱”。将六座奥运会比赛场馆新建或改扩建在高校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大特色。奥运会结束后如何妥善利用这六座高校奥运场馆已成为北京市政府、六所高校以及相关职员最为棘手的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综述近六届现代奥运会比赛场馆的赛后利用现状、我国大型竞赛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八城区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的管理现状,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高校六座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从空间布局、赛后功能改造、赛后组织管理模式、赛后的主要任务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高校六座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规划缺乏管理层面的具体计划。建设之初的赛后利用计划仅停留在建设规划方面,对体育馆赛后管理层面的规划均不明确。2.北京高校六座奥运场馆的功能定位具有双重性,本着“综合利用、服务学校、兼顾社会”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奥运会比赛的同时,服务于学校师生,兼顾社区居民。3.通过实地调查与分析研究,将六座高校奥运场馆在赛后的管理模式归纳为三类: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产业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宜采用体育部下设专门机构管理的模式;北京大学体育馆宜采用体育部下设专门机构管理与专业公司托管相结合的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宜采用校内产业团体管理的模式。4.北京高校六座奥运场馆赛后首先要满足教学、练习需要,其次要在有限的经营空间内,引入市场机制,进行科学管理。本研究的主要建议有:1.北京六所建有奥运会比赛场馆的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奥运会结束前的时间,明确体育馆赛后的管理权,组建管理团队,责任到人,完成体育馆赛后运营的前期准备工作。2.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模式,都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既要处理好职员关系也要处理好教学、练习和经营开放的关系。3.对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的启示。【关键词】:奥运会北京高校奥运场馆赛后利用
【论文提纲】:摘要5-7ABSTRACT7-111前言11-131.1选题依据111.2研究目的11-121.3研究意义121.4概念界定12-132文献综述13-212.1奥运场馆的规划设计132.2奥运场馆的融资方式132.3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13-172.4奥运场馆的国际论坛17-192.5我国大型竞赛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19-21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253.1研究对象21-223.2研究方法22-253.2.1文献资料法223.2.2实地调查法223.2.3专家访谈法22-233.2.4问卷调查法23-243.2.5数理统计法243.2.6逻辑分析法24-254结果与分析25-504.1公共体育场馆与高校体育场馆的比较分析25-294.1.1公共体育场馆的功能分析25-264.1.2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分析26-294.2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的管理现状29-384.2.1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的基本情况30-324.2.2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的管理模式324.2.3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经营开放情况32-374.2.4北京高校综合体育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7-384.2.5北京高校综合体育馆经营管理经验384.3北京高校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对策38-504.3.1明确高校奥运场馆的功能定位,妥善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38-404.3.2明确管理权所属,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40-434.3.3结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现状,公道进行奥运场馆赛后的空间规划43-464.3.4大力发掘辅助空间,丰富体育馆的经营内容46-484.3.5引入市场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经营手段48-505结论与建议50-535.1结论50-515.2建议51-53致谢53-54参考文献54-57附录57-65附录A北京高校综合性体育馆运营管理情况的调查问卷57-63附件B专家对问卷的评估调查63-64附件C专家访谈提纲64-65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