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方式在高职思政课中构建与运用网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7834 浏览:215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摘 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而目前的思政课普遍存在着“低效”的现象。从高职教与学的现状出发,顺应高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了高职思政课的“一二三四” 课程建设模式即“一鸟两翼”、“三项目标”、“四个结合”,开辟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新思路,以达到增强高职思政课的实效性作用。
关键词:高职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模式
作者简介:李孟君 (1969-),女,吉林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和教学。
1001-7518(2013)06-0080-0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院校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之一。因此,针对高职教育“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和构建高职教育平台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的构建和运用,为思想政治课改革与建设开辟了新思路。

一、高职思政课的教与学现状分析

根据16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 2006年秋季开始全国高校实施课程设置新方案,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从思政课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来看,课程名称虽经历了多次变化,但课程的学科体系的继承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各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也在不间断的进行着,但由于其课程内容和大纲的不可更改性和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与专业课的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等多样的教学方式相比,改革力度和步伐都明显滞后。所以高职学生普遍比较重视专业课程或英语类工具课程,对思政类课程缺乏兴趣。因此目前本课程在教与学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理论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够

教师一直比较重视教学内容的补充和丰富,同时也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资料,但在教学方法上相对单一和落后,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无法体现高职学生“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二)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拓展空间比较大

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参观素质教育基地、社会调查等形式,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学生的参与范围和效果上存在局限性,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不是很高,也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三)与专业方向和地区特点的结合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在高职“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下,如何将思想政治课教改方向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不够明晰,也无法针对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其实,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着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全统一在育人上,差异只不过是在共同目标下的分工。因此,思政课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具备良好道德观和创新意识为以后学生参与专业课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只有在这种分工合作和相互支撑下,才能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总体目的。针对以上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高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文化素质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特征,进行新型的课程开发模式的探索势在必行。

二、“一二三四”课程开发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构建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主要是针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探索,而高职院校的性质和特点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就业导向等方面都与本科生区别较大,职业教育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是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构成,其中专业能力是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或综合的技能和知识,此项需要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训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则是方法、素质类,可以在基础课和专业课同获得,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上必须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针对高职“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进行课程改革。因此,“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的构建,使高职思政课顺应了“能力本位”的发展方向,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思政课“低效”的现象。
“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即“一鸟两翼”、“三项目标”、“四个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一) “一鸟两翼”——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向突出了课程特点

“一鸟”是指思政课本身,“两翼”是指课程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特点。将本课程内容赋予时代感的素材,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增加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任务驱动、抛锚等新型教学法,结合上机实践教学,使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高,突出课程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特点。

(二)“三项目标”——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高职人才培养方向

“三项目标”是指将思政课课程的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部分,其中着重能力素质目标的培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上须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针对高职“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进行课程改革。

(三) “四个结合”——课程建设方案的设计与运用符合职业教育的前景

“四个结合”是指课程建设方案的设计体现与历史资料的结合、与时政新闻的结合、与专业导向的结合、与地区特点的结合,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即“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主要指导思想,体现与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一致的职业院校特点。“一二三四”课程开发模式,为思政课课程建设明确了思路和方向,也为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考核方式以及开拓实践教学提供了依据,实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良性互动”。

三、“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素质的培养

原有的思政课教学目标虽然也提出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培养,但没有与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和学生特点相结合,能力的培养比较空泛,缺乏针对性。只有结合学生的职业导向和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训练,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因此通过充分的调研,即对企业、专业系和学生进行调研,为本课程优化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对“企业与专业对高职生所需的基础能力与素养”、“高职学生的思想和素质现状”的调研分析,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下表几个方面: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分解,确定了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基础职业素养和自我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根据能力解析表和课程建设的目标,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优化,在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密切结合以上目标,在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突出对学生基础能力和素养能力培养。

(二)课程内容的建设结合现实,突出“时效性”特征

高职思政课使用的是教育部指定教材,该教材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的特点,而且内容具有不可更改性,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需要寻求新的角度,把握时代脉搏。
为了突出课程的时效性,可以在教学环节上精心设计“新闻一刻”、“新闻互动”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时事关注度和对社会现象的判断、分析能力,增加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爱国情愫。在选择新闻素材上突出主流性、思想针对性和时代性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结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大方向,将优秀企业的创业历史、企业家的创业改革精神和企业员工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等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并通过介绍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加强对学生职业责任、自我管理意识、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突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三)教学模式的建设采用行动导向的相关教学法,突出“实效性”特点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能力本位”,按照现代教育教学规律,针对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探索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本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的重要思路。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适合高职思政课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此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通过各种自主型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思政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对于职业关键能力中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可以相互交融,因此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育人目标。思政课主要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卡片式教学法和抛锚式教学法等具体方法。
课程的教学流程设计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原则,不同的教学法有不同的教学流程。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例,在本课程中运用的具体流程如下图: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了以学施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本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体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现在能力培养和基本素养的提高上,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就是结合职业院校的能力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突出课程的“实效性”特点。

(四)考核方式的建设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现“三项目标”的结合

传统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教师的单向评价,而思政课考核方式的改革上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通过相应的评价表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活动和课后的课业三部分。此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全方位的思辨能力,也使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同时我们还注重扩大考核的外延,如将考核与学生的时事关注度、日常的环保行为或社会志愿服务等联系起来,真正规范学生的道德与行为,做到“知行统一”。
(五)实践教学的开发注重校内与校外实践活动的统

一、体现“四个结合”的内涵

思政课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校外实践主要是社会调查、参观素质教育基地和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主要是根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素质教育基地和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 针对“四个结合”的原则,布置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调查中了解市场探究知识。
运用网络进行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重要渠道。因此校内实践我们可以采用上机实践教学方式。校内实践可以开发网络条件下的上机实践教学方法,活动设计体现与历史资料、时政新闻、专业导向和地区特点的结合。具体运用是在机房、实训基地等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制作方案,实现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的统一。上机实践的内容可以密切结合实际,如每年的“”、“世界城市建设”,此方式对于学生的信息采集、处理和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四、“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运用的创新特点和局限性

“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是针对高职思政课建设开发的创新模式,在课程改革和建设上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实践运用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其创新性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上打开了重要的突破口,探索运用了适合于思政课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根本改变原来以讲定学的传统模式。其次,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使作为公共基础课的本课程和专业课能够分工合作和相互支撑,完成学院“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再次,对上机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促进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同时对公共课程的实践教学探索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但此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也存在不足和局限性。首先,任务驱动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还需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其次,上机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需根据不同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运用,探索的空间还较大。
“一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在高职思政课中构建和运用,顺应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和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方向,与专业教育统一育人目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同时对理论教学的模式创新和对实践教学的前沿性探索,必将推动高职公共基础课的全面、系统改革和建设,促进高职整个课程体系日趋科学和完善。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朱剑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指导[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胡迎春.职业教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葛力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