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我对我对中学语文教学感悟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20913 浏览:94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那么,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就在于弄明白中学语文课堂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效益。在我看来,效益首先不能与分数划上等号。分数是“应试”时代衡量课堂效益的硬性指标、唯一标准,但它的弊端早已是尽人皆知的了。但是由于评价机制的改革速度远没有课堂教学改革来得快,所以分数在不少地方仍然是评价课堂效益的重要标准。如此一来,效益就很可能与分数划上等号。这个等号一旦划上,也就意味着课堂效益将成为“空谈”,至少在我们这个地方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提高分数的途径不仅仅就是课堂教学这一条,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和韧性,只要你愿意牺牲自己的个人生活,你完全是可以通过大量的补习来使学生的分数提高,甚至能够比那些课堂教学艺术高超但课余时间利用比较少的教师获得更高的分数。其次,效益绝不是单课行为。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不少学校采用了“听课”措施。这里的听课指的是领导进入课堂,对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监督。采取这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对“课堂效益”重视起来。可是,这里存在着一个问题,教师的重视程度并不是通过领导的监督来实现的。领导的监督,在固定的一节课中是可以起到作用,但这仅仅作用在那四十五分钟,过后仍“你是你,他是他”。要想让教师真正重视起来,要做的是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耐心。再次,效益在我看来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达成和“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特点的展现。我们不必要将“效益”看得过于高深,认为它一定是在要求“完美”的课堂,这样的理解就错了,而且会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其实,只要按照课程标准上好每一节课,在心中牢记自己是在培养学生就可以了。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这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文本中“字、词、句、篇”所包含的工具性,也得重视文字中所隐藏的“情、理、义”。语文课堂上,解决“工具”倒不是难事,但是想要解决“人文”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也许有的教师要说:“这有什么难的啊?只要老师善于引导,抓住文章情感的切入点,激发孩子的情感细胞,情感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啊。”是的,文本中的情感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在四十分钟内得以显现,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上有个感性上的认识。可是,学生在四十分钟内获得的情感体验能够持续多久呢?
学完了《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都懂了“爱护弱小”,可在公交车上,看着比自己小的孩子站着,选择的却是把脸扭过去;学完了《长江之歌》,学生懂了“热爱祖国”,可在升国旗的时候,却总是在交头接耳;学完了《学会感恩》,懂了“感谢”,可在获得别人帮助的时候却仍是“谢谢”难出口……
课堂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了、体现了,学生的情感喷薄了,于是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节有效的课堂了。是的,就这一节课,就这四十分钟来说,效果有了。可这效果只能是暂时的,当下一个四十分钟过去后,前一个四十在学生脑中就开始模糊了,再过一个四十分钟呢?接下来源于:毕业生论文www.618jyw.com
就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一月、两月……在这期间,学生接收着一个又一个的情感,接收着一个又一个的道理,也在遗忘着一个又一个的情感,一个又一个的道理。一段时间之后,你还能说,你的那节课有效果吗?
我们语文教师千万要记得语文学科的一个特点——长效性。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获得成长,心理上的成长、情感上的成长、理智上的成长……这是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努力吧,亲爱的语文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从课堂上的“懂了”真真正正走向生活中的“懂得”。(责编 张翼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