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创造性思维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17803 浏览:733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中学教师,笔者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当然历史学科也不例外。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就此略谈几点看法。

一、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其核心内容是主体性与创造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当你讲到某部分历史内容时,你提问,全班无人回答。突然有学生答出一个似乎很离奇的观点,甚至引起哄堂大笑。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即保护学生的个性。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地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围绕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现行的历史教材,总的来讲比较重视科学性、逻辑性,而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来弥补,通过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然而,仅停留在发散思维上是完全不够的,还必须经过逆向聚合思维反馈新信息,经过思维的选择、定向、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获得最佳思维成果。所以,我们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学习历史,应该把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统一起来,既同中求异,在发散中把握事物的个性特征,认识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又异中求同,在聚合中把握事物的共性,认识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创造性思维就是一个不断寻求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有机结合的过程。

三、教师创新能力的充分开掘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并能动地运用发散、聚合思维进行教学,以实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历史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历史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科学地构思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
其次,应该精心设计阶梯型和发散型问题情景。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精心构建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问题,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教师铺设好的阶梯拾级而上;教师还应创设发散型问题,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方位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

四、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扬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应坚持、平等和实事求是两项原则。要允许学生发表有别于教材和教师的不同的意见,并给予鼓励、指导,在清新、自由、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容易动脑筋想出比较独特的问题。要允许学生改变看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引用一些异于教材的史料,但决不可离开具体、真实、准确的历史而去胡思乱想。还应尊重学生实际,决不能脱离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心理特征和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思维能力强弱等实际情况,片面强调创造,否则,不仅华而不实,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影响正常学习,产生平原驰马、易放难收的负效应。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