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理解高校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采纳:社会影响视角一般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24248 浏览:1016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摘 要] 从社会影响的视角,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BlackBoard网络教学系统的采纳为背景,在五所不同类型的国内高校获取数据实证,探讨了主观规范、社会形象两个因素对教师采纳教育信息技术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主观规范一方面直接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向,另一方面还通过有用性感知的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向,并且对处于决策阶段的教师的影响要高于处于确认阶段的教师;(2)社会形象感知直接正向影响处于决策阶段的教师的持续使用意向,但对确认阶段的教师来说影响不显著。最后讨论了研究结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教育信息技术; 采纳; 主观规范; 社会形象
[] A
[作者简介] 高峰(1967—),男,山东聊城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网络教育研究。E-mail:gao5186@12

6.com。

进入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的要求给高等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机会和途径。然而,教育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能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接受和采纳它。像以往的印刷术、视听技术等教育技术一样,教育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并不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有很多因素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采纳教育信息技术,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非技术方面的。本文重点探讨作为非技术因素之一的社会影响的作用,包括主观规范和社会形象两个方面。研究的问题是主观规范和社会形象二因素如何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采纳教育信息技术的意向,对于不同采纳阶段的教师来说,两个因素的影响有何变化?

一、文献探讨

社会影响的概念在社会科学很多领域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都有研究,目的是了解社群环境对人类行为产生的影响。近年来社会影响作为一种影响个体技术采纳行为的非技术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整理发现,和社会影响有关的因素有组织群体文化、主观规范、社群影响、自愿性、社会压力、环境氛围、同伴影响、课程领导的影响、教师与变革的交互、团队协作、社区感、大环境、合作文化、社会形象、可观察性、可见性等。在所有因素中,主观规范、社会形象两个因素备受关注,而其他因素往往与其有所交叉或被其涵盖。这也是本研究将这两个因素作为研究视角的原因。

(一)主观规范

技术创新的扩散和采纳研究常常与社群规范的影响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社群规范内化在组织成员之中,人们不会轻易违反,所以它有助于消除我们对人们行为预期的不确定性。金兼斌认为,社会系统中的规范就像一把尺子,是一个组织内的成员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适宜的依据,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向和强度。具体到社会系统规范对创新扩散(或技术采纳)的影响,金兼斌指出,一方面社会系统规范可能会成为创新扩散的阻碍,这典型地表现在我国最初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时人们对避孕的态度这一案例中;另一方面,社会系统规范也可能会促进某一创新的扩散,当创新代表的价值观与社会系统规范所推崇的价值一致时,社会系统规范会成为创新扩散的巨大推动力。
Fishbein 和 Ajzen强调了人们对群体规范的主观感知对其行为的影响。在他们的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以下简称TRA)中提出主观规范这一概念,认为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共同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意向,行为意向进而又决定了人们的实际行为。[3]TRA理论经常被应用于技术创新的接受与采纳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主观规范通常操作化为个人对他所处社会系统中的重要他人或相关他人认为他应使用某一技术的感知程度,并假定主观规范会影响个人使用某一技术创新的行为意向,或影响个人对技术的创新特性的认知。然而在各种技术采纳环境中对假设进行检验的结论是不一致的,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深入研究。
在最早发表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以下简称TAM)研究中,Dis及其同事将TRA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但在他们的研究中没有发现主观规范的显著作用,因而在TAM模型中排除了主观规范变量,但Dis等人建议应继续对主观规范因素在技术接受行为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4]Mathieson对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研究中也未发现主观规范与行为意向之间的显著关系。[5]对此Mathieson认为,[6]任务、被试、情境及抽样的局限性可解释她的研究以及Dis等人[7]的研究中主观规范影响关系的缺乏。以上两项研究均以大学生为被试,且任务系统均为简单的个人化的系统,在其他更复杂的技术环境下,不排除主观规范可能会影响技术采纳的行为意向。她建议: [8] “未来研究的目标是确定在什么环境条件下主观规范是重要的”,“也许采用一个不同的框架会得出更有价值的结果。”
随后,在教育环境下也有大量研究探讨主观规范因素对个体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中既有简单的技术,也有复杂的技术,不少研究得出与Dis等人[9]和Mathieson[10]不同的结论。如:Marcinkiewicz 和 Regstad探讨了“同侪压力”形式的主观规范对教师的计算机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那些在利用或整合水平上使用计算机的教师更强烈地感到他们周围的人(学生、同事和领导)认为他们应当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11]Teo、Lee 和 Chai的研究结论显示,主观规范会影响职前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态度和有用性感知。[12]Coffland 和 Strickland发现上级对教育技术的态度与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态度正相关,为教育技术采纳的社会影响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13]Park的研究结果表明,主观规范和技术的相对优势是直接影响教师网络教学系统使用水平的两个关键因素。[14]Grimes的研究探讨了教师决定采纳因特网用于教学传递的影响因素,他们指出了朋友的鼓励、指导者的鼓励、同侪压力、部门共享价值、学生的鼓励、个人学术声誉和地位等的重要性。[15]源于:论文写法www.618jyw.com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618jyw.com
[41] Chau, P., Hu, P..Informati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by Ind中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ividual Professionals: A Model Comparison Approach[J].Decision Sciences,2001,32(4):600~710.
[42] Lewis, W., Agarwal, R., & Sambamurthy, V. . Sources of Influence on Beliefs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An Empirical Study of Knowledge Workers[J].MIS Quarterly,2003,(27): 657~678.
[53] [63] Cialdini, R. B.. Crafting Normative Messag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3,(12):105~109.
[54] Cialdini, R. B., Reno, R. R., & Kallgren, C. A. . A Focus Theory of Normative Conduct: Recycling the Concept of Norms to Reduce Littering in Public Plac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0,58(6):1015~1026.
[55] Fulk, Schmitz & Steinfield. A Social Influence Model of Technology Use[A].in J.Fulk & Steinfield.C., Organiz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C].SAGE Publishing Newbury Park CA,1990: 117~142.
[56] Salancik,G.,& Pfeffer,J.. A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 to Job Attitudes and Task Desig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8,(23):224~253.
[57] [64] Moore, G.C., & Benbasat, I..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the Perceptions of Adopting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J]. Information Systems, 1991,2(3):192~222.
[62] Thompson, R. L., Higgins, C. A., & Howell, J. M.. Personal Computing: toward a Conceptual Model of Utilization[J].MIS Quarterly, 1991,(15):124~143.
[66] Venkatesh, V., Morris, M. G., G. B. Dis, F. D. Dis.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J].MIS Quarterly, 2003,27(3):425~478.
[67] [68] [69] 吴明隆 .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40~5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