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连珠连珠妙语玲珑心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4455 浏览:150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对有特点的文字产生直觉的敏锐性;将文字信息还原成人、事、物的敏捷性;情感和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和持续性。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健全人格和质疑精神,让学生品味、感知、揣摩、思考,培养其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全面建构学生的阅读心理,使学生具有一颗品味锦绣文章的玲珑的心。
文字 阅读 语言敏感性 质疑精神
时下,快餐文化也像洋快餐一样,大有铺天盖地的势头。所谓的校园文学作品汉堡包似地被青少年们津津乐道。青少年学生面对文字时的想象力和思考力退化了,他们对文字的刺激不那么敏感甚至有些迟钝。因此,有必要讨论一下阅读时的语言敏感性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问题。
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可从以下几个方来衡量:对有特点的文字产生直觉的敏锐性;将文字信息还原成人、事、物的敏捷性;情感和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和持续性。要达到这三个目标,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的心理活动处在兴奋状态。对学生的注意力、联想和想象力、情感积淀、思维品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次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当有意识地围绕以上三个目标提出要求,进行指导和点拨,减少训练的盲目性,提高训练效率。

一、对有特色的文字产生敏锐的直觉

好的作品,或全篇或局部,总会存在有特色的文字。“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以“舞女的裙”作比喻,写出了荷叶的形状,“亭亭”写出了荷叶挺拔的姿态,由于比喻手法的运用,整个句子既给人鲜明的视觉形象,又给人美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诉诸听觉的歌声来写诉诸嗅觉的清香,感觉奇妙相通,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香气清淡而时断时续的状态。巧妙的表达,使只有在当时特定情景下才感受得真切的香气在文章里也极易捉摸,特色鲜明的文字很容易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阅读时,即使不能立刻准确把握文学的意蕴,也起码应该能注意到这类文字的与众不同。意识到这些文字需要品赏,倘若视而不见,就意味着对语言缺乏敏锐的直觉——这类问题在青少年身上也确确实实存在着。
自古以来,许多名篇佳作之所以脍炙人口,长久流传,大都与它文字表达的独特魅力不无关系。例如,《木兰诗》中大量铺排手法的运用,不但使事件的表述如行云流水,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扩大了诗句的容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段文字,不能机械地理解成分别在4个市场买了4样东西,它用铺排的手法,渲染了木兰出征前的忙碌,有力烘托了木兰“愿替爷征”的心情。“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铺叙了木兰归来时家人的反应,渲染了家人团聚时的喜庆气氛。中学生应该在初读时就能觉察文字上的这种铺排的特色。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在进入阅读之前提醒学生注意自己认为有特色的文句,并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进行交流。这样做,就可以养成学生对文章语言自觉注意的习惯,从而提高语言感知的敏锐性。

二、敏捷地将文字还原为人、事、物

对语言敏锐的直觉固然是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的表现,但直觉往往是肤浅的,它只是为深入地品读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它是起点,而不是终点。要真正进入文章的境界,还需要有还原能力。还原是否敏捷,取决于读者联想想象产生的速度和联想想象丰富的程度。如果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处在高度的活跃状态,那么他在接受文字刺激时,就可能及时地调动大脑储存的经验,在脑海里浮现人物的音容状貌、景物画面、场面。
学生快速联想与快速想象的心理机制,则有待教师用有效的方法加以培养。上述通过将形象的文字改为抽象的文字来比较二者的优劣,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训练方法。比较中可以凸现文章语言的形象化特点,增加语言对读者大脑的刺激强度,激发联想和想象。品味《荷塘月色》中的这段文字,还可让学生根据文字的描述,在规定的时间内绘一幅月下荷塘的风景画,锻炼联想的速度和质量。
在比较中感受语言的形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章所写的人、物、景描画出来;学生初读文章,就要求能马上复述情节等方法,都是比较有效的训练快速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关键是要有训练学生语言敏感性的意识。

三、自觉而持续的情感和思维活动

还原过程是进入文章情境的过程,但它仍不是阅读活动的终点,中学生的阅读大多是要通过对文字的品味,最终能从文章中获取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文章表达情感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抒的胸臆容易把握,借景物借事件含蓄表达的感情则不容易把握或不容易准确把握。要快速准确地体会文章的情感,理解文章的思想,需要读者的源于: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情感和思维处在活跃状态并且能够始终与阅读活动相伴随。情感和思维活动的活跃程度,既与读者主动揣摩和思考的阅读习惯有关,又与读者的人生阅历、情感积淀、价值取向有关。对中学生来讲,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特别是后者,需要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地积累和加强。比如,朱自清将月下荷塘写得朦胧、素淡、静谧,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读者要先在脑海中浮现出月下荷塘的静美画面,接着将画面与人结合起来,揣摩人物在这种环境中的心境。揣摩需要想象,也需要分析思考——他为什么去荷塘(文章第一段中说“心里颇不平静”),在如此的美景中,他的情绪又怎样(第三段中说“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揣摩与思考不是读到某一句某一段才开始的,它应该贯穿阅读的全过程。
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健全人格和质疑精神,只是不要把这种培养工作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是要依附于文字,让学生品味、感知、揣摩、思考,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得到提高。当然,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教师的适当提示点拨是十分必要的。比如,理解上文所引述的《我与地坛》中的那段文字,必有对作者人生遭遇的了解,必有对20岁的健全的年轻人应有之精神面貌的合理推测,必有作为人的起码的同情心,当学生这方面的储备不足时,教师的指导就变得十分必要。
总之,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中的语言敏感性问题,既是阅读习惯的问题,也是阅读心理的问题。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就是通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训练其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培养其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全面建构学生的阅读心理,使学生具有一颗品味锦绣文章的玲珑的心。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