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发散略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站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12709 浏览:495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发散思维培养可以是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发散思维;培养
发散思维就是面对同一个事物,有目的地进行生发,向四周扩散,通过想象和联想,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

一、培养发散思维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1.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创新,就需要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而发展抽象思维,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培养高素质接班人的必由之路!但传统教育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讲授,轻研讨。教学目标只重掌握“学会”,教师想尽办法把知识填塞给学生,课堂上很少有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的余地,学生只不过按照老师的思路作出预定答案,说不上培养什么创造能力。新教材中明确了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它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方式,从学生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参与性,创新性;它强调师生共同建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强调在活动中探索研究,围绕主题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直接的,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给学生思维和想象提供自由遨游的空间。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2. 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发散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屏弃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做法,学生可以自由学习,自由写作,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真正做到“童言无忌”。这样容易激发起他们的热情,造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热情也就自然产生了。

3.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现今的语文教学仍然是学生思考问题只能从与教师或教科书相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把思维固定在传统的单一的正确结论上。但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忽视对学生个性特长的保护与培养只能抹杀孩子想象的天性,因此,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多走出课堂,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给予关注,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运用发散思维来指导学生选好切入点,能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的局限,在较大范围、广阔背景下,让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大部分就会学生感悟到:原来把平时看到的、见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就是作文!原来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存在作文!写作的源头找到了,学生抛开了沉重的枷锁,从而就会写出立意新颖、境界开阔的好文章来。

二、思维体操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最好方法

数学课程以其特有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被誉为“思维的体操”,充满了理性的色彩。而“语文课常常强调语感,强调语言的直接经验,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除了这个直觉思维以处,还必须有语言的逻辑思维训练。”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要让学生的大脑跳起“思维的体操”。联系我们平时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上课主次不清、文本与知识点之间缺少内在的联系……虽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作为应该扎实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课上,缺少必要的逻辑训练,也是造成学生无法掌握基本语文能力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在语文课上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训练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如猜谜语、歇后语、脑筋急转弯、对联、续写、辩论等都是较好的方法。
谜语作为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通俗易猜、朗朗上口的特点。谜语由谜面和谜底两个部分组成,谜语的谜面常用生动的描述、巧妙的隐喻,形象地刻画出某一种事物的特征,有些谜语还有丰富的情节和浓郁的趣味性,所以孩子们都喜欢猜谜语。在语文课上恰当的运用猜谜语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然的奥秘,探索世界的神奇,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脑筋急转弯”是近年来盛行的一种益智类语言游戏,它巧妙运用汉语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字、修辞等语言现象,让人深切感受到汉语这种独特的符号系统自身所具有的美学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 “脑筋转一下弯”,尝试着把“脑筋急转弯”这种益智类语言游戏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把它当作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调节剂,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取得“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对联,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包罗万象。语文课上让学生欣赏对联,可以帮助学生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同时对联的规则符合青少年“乐嘻游而惮拘检”的特性,能满足青少年追求自由人格的兴趣,那种一问一答,随意取材,信手拈摘的自由度,与具有严格声律规定、格式规定的约束性相结合,能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习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时,仿写、补写、续写和改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比如,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鲁迅的文笔(语言)写一段《孔乙己外传》……这些训练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确实是一举多得。
辩论是课堂教学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法。辩论问题时,学生为了讲清自己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并批驳对方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往往需要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积极性,使自己的思维状态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因而会更加高效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辨水平。同时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积累、思维习惯,以及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等都不相同,通过辩论学生还可以互相启迪,实现思维互补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方法特别多,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寻找各学科之间的关联点,设计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淡化标准答案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保证

教师的任务不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正如梁启超所说:“教师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是焕发出生命力的课堂,是放飞想象的课堂,是鼓励学生探究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所重视的应该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答案的统一,结论的吻合。所以语文工作者必须引导学习知识要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老师和家长、不轻信他人。积极倡导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和老师争辩。
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自我,同时鼓励学生求新。训练学生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则...”之类的问题,让学生沿着新方向、新途径去思考新问题,弃旧图新、超越已知,不断发展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新课程教学资源库》,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钟启泉等著
[4].《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韩立福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创新思维与能力》周延波 郭兴全,科学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