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革新思维能力培养资料网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12734 浏览:496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学语文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即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创造性学习方式去学习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适应新世纪终身学习的需要,那么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常有问题,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人类历史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 牛顿提出苹果为什么下落的问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水开时壶盖跳动,提出了什么在壶里的问号,从而发明了蒸汽机。语文更应该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阅读是读者对读物的再创造过程,“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便是例证;写作更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思想火花的闪烁。学生的这些创新思维,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以发展的。所谓质疑,就是让学生带着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训练学生把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结合起来思考问题。虽然质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他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质疑,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学必有疑,学贵有疑。我国明代大思想家李贽就曾经说过:“学人不疑,是为大病,唯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读书治学,不能盲目轻信,一切唯前人是从、唯书是从,孰不知同一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往往不止一种,因此,学习语文贵在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激励学生有一种敢于怀疑一切的精神和品质。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传道、受业、解惑”,将现有的知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寻求问题的最佳答案,在比较与鉴别的过程中觅得真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小疑则小得,大疑则大得,不疑则不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做否定性假设。即假如不是文中所说情况又将如何。对理解对象做否定性假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开发。因为你否定这种情况就必须提出新的主张,并提供充分的论据,而这新观点就是学生创造的表现。比如,学完鲁迅的《孔乙己》后,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孔乙己考中举人、丁举人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那情况又是怎样的?假如孔乙己挨了打后,又像范进一样考中举人,再回到咸亨酒店面对酒客,又是如何?再如,学习《曹刿论战》时,引导学生作否定性假设:长勺之战一始,曹刿即同意击鼓进军;齐师败绩时,曹刿亦即同意驰之,又可能出现什么结果?由此正反对比,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曹刿讲究战略战术这一结论。这样的假设思考会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一定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

二、改变思考模式,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大家共同讨论的条件下,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地评价和引导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尽可能找出许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学生的思路狭窄,严重阻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纠正学生思路狭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因此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幻想性、假想性”的命题作文,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开拓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通过课文结尾培养想象力。有些课文的结源于:论文集www.618jyw.com
尾,嘎然而止,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想象的余地。培养观察力是发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要启发他们观察主要的现象与环节,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具体合理地想象出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三、发表不同见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思维无一定向,在头脑里是发散型,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束缚的特性,因此很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造结果。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有直接关系,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因此,老师就要给学生提供锻炼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刺激发散思维的环境。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思维向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全方位辐射。如采用启发式教学,少用“是”、“非”、“对”、“错”回答问题。以作文一题多做为例: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如学完《扁鹊见蔡桓公》后的多角度作文,大多数学生能从五六个角度立意。这些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独到见解,就是创新能力的表现。一个问题、一种事物换一个角度,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答案,能使其思维更缜密更灵活,从而锻炼创新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适当的采用灵活可行的方法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对因求知好奇受到奖励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继续进行实验和探索,从而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