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蒙语如何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运用体态语言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9794 浏览:355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课堂教学它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活动,而是思维空间的立体运动。每一位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学生学习,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尽量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法,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重视体态语言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功能,不断运用启发式教学,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观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 浅谈 小学 蒙语 教学 体态 语言
罗伯特·特拉弗斯认为: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好教师懂得“身教重于言教”。巧妙地运用好体态语,能起到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体态语言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提高了信息反馈的速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优秀的蒙语文教师在朗读和讲析课文时,其表情总是十分丰富的,是会随着讲授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高兴时眉飞色舞,悲伤时凝眉蹙目,激昂时昂首挺胸,焦急时挠首顿足。这类丰富的体态语,无疑会使教师的讲授潇洒自如,华丽生辉。 蒙语文课上所使用的体态语言,除了丰富的表情外,还可用适当的手势辅助教学。一般是以摹拟课文中的形象,再现课文中的情境、情节为主。如教学《枫桥夜泊》时,可以如此施教:朗读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老师的右手手掌自然张开,掌心向下,手平移并轻轻点动以显现“月落乌啼”之状;然后划一弧形,以形象展示“霜满天”的景致。“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手掌先半开,掌心向上,先从近往远划,体现“江枫渔火”位置的变化,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朗读到“对愁眠”时,则轻收手掌于胸前。“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读到“夜半钟声”时,老师的手略靠近右耳,轻柔点动,好像品味夜空里清扬悠越的钟声;然后随诵读声,手从远处划至胸前,以示“到客船”。这些手势语的特点是:切合诗的意境,简洁,但不失形象生动;切合诗的韵律,轻柔,但富有鲜明的节奏感。配合朗读,成功再现了诗中凄清落寞的气氛,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二、眼神的运用艺术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爱迪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晴的语言中了解一切。”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及变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生听讲的状况。例如,课堂上学生时不时无目的地投向棚顶或教室一隅,目光呆滞,那表明他们心猿意马;飞眼左右,低语暗议,则表明他们发现破绽或老师讲错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表明茅塞顿开……可见,学生眼神里大有文章。那如何看学生的眼神行事呢?教师在讲课时,应不时地用眼睛环视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对他讲课,调动他们的参与感,个别学生听课不认真,也可以通过这种环视,提醒他的注意,督促他认真听讲和学习。
另外,局部专注能够对学生进行仔细的心理调查,发现自己的讲授效果如何,可以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打破课堂提问的冷场现象,更重要的可以制止个别的走神或骚动。学会艺术性地应用眼神,对教学确实有很大帮助。

三、身体距离的运用艺术

人际间的距离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间距离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讲课应以站在讲桌后为主,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可以适当调节与学生的距离。例如,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进行辅导,检查和帮助;走近后排学生,使他们精力集中并感受到教师的关怀;貌似不经意的走向做小动作的学生,给以暗示性批评。但是,教师不能在教室内频繁走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脚步不宜过快,也不能过慢。同异性学生交谈时,距离不宜太近,更不要随便拍打学生,以免引起反感。

四、手势的运用艺术

以手势助说话是教师在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讲解手段。教师常用的手势体态语大致分为四类:1.指示性体态语。教师运用事物或图画进行教学时,常结合手势语帮助提问。这类手势语的特征是所指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和目标,它的活动虽然简单,但也有其特点:即所指对象必须为全班学生明了。2.演示性体态语。此类手势语演示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如演示渐进语,教师一边说,—边演示这些动作,然后过渡到师生齐说、分别演示,最后达到学生自说自演。教、学、演三者密切配合可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此类身势语需要提前设计,并需要一定的创意。3.指挥性体态语。此类手势语的特征在于指挥学生活动,用以在教师的指挥下演示教学。例如,在训练学生朗读时,读升调的地方,手往上提;读降调的地方,手往下降。

4.象形性手势。这类手势用来描摹人、物的形和貌。令学生即刻明白其表达的含义。

五、表情的运用艺术

表情是心灵的屏幕。它把师生双方复杂的内心活动像镜子一样地反映出来。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常规性表情,二是变化性表情。前一类要求教师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面带微笑。教师的微笑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态势,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对学生不仅是一种鼓舞,还是一种督促,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变化性表情是指随教学内容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随教学情境与学生发生的感情共鸣。这种表情可以使课堂效果丰富生动而充满活力和吸引力。
课堂教学它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活动,而是思维空间的立体运动。每一位教师不能一味地“教”学生学习,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尽量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法,变“讲堂”为“学堂”,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重视体态语言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功能,不断运用启发式教学,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观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