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瓶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数学教学“瓶颈”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32523 浏览:1463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数学教学的瓶颈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要突破数学教学的瓶颈,就必须运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规律,探究学生的心理、结合教学实际、追求教学实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数学教学有效、高效。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瓶颈问题
目前,由于部分学生对初中数学缺乏兴趣,个别教师“自觉没趣”,使数学教学受阻于一种“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就必须探索和运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规律,使数学课堂教学“适应心理、切合实际、追求实效”,以实现新的突破。

一、适应心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理,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与兴趣、志趣、热情、焦虑、反馈、奖惩、竞争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兴趣在学习动机中占中心地位,“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的基础。”
就中学生而言,在理想、志趣等未牢固树立并产生强大精神动力的情况下,成功或失败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学习成绩好、成功次数多的学生学习兴趣就相对浓厚一些,表现为:课前认真预习,课上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知识探究,课下认真完成作业。因为成功的情感体验强化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兴趣—成功—兴趣”形成良性循环;相反,学习成绩相对差、失败次数较多的学生对数学就不感兴趣,表现为:课前不预习,课上思想开小差、搞小动作,课下抄袭作业等,“没兴趣—失败—没兴趣”形成恶性循环。人们做任何一件事并不是为了失败,而是为了成功,成功能给人一种鼓舞,使人对某件事物更感兴趣。80年代中期,一些专家学者就提出了“成功教育”理论,实际上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解决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
“喜欢成功,喜欢被称赞,喜欢活动”是中学生基本的心理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1.帮助学生成功。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成功中认识和发现自己,增加自我有效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施鼓励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要创造条件使不同智能状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表扬和鼓励的机会,对“进步中的学生”更应如此,以满足他们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3.重视创设活动情境。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学生的成功,以往人们总是把数学教学简单地理解为教师“讲题”,否认和忽视了学生的活动,必然也就否认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成功。缺少活动,就缺少兴趣、缺少成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动力。

二、切合实际,提高兴趣

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兴趣与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度有关。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大纲、学生认知能力、知识面、学习时间等的制约,部分教师照本宣科、八股式地灌输,教条式地讲解,很少同实际相联系,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切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
1.结合教材实际。现行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师在使用好教材的同时,要把生活素材引入教学课堂,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感性化。数学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知识”时,让学生在课堂上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都有哪些并进行讨论,通过课堂演示,让学生感知“三角形”,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都是三角形的,让其自己寻找答案。通过启发诱导,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
2.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课堂教学最大的实际是学生“学”的实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明确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法、手段、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有直接的关系。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简单地提问、讨论,走形式,搞华而不实的演练,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提供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之中。采取“以长扬长”的策略,努力发现、赏识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优点和特长,着眼于他们先从某一方面实现成功或突破,增强信心,尝到成功喜悦,发现自我价值,激发起学生追求和探究数学知识的更大热情和自信心。
3.结合学生实际。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调动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

三、追求实效,增强兴趣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这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有效地实现三者的有机整合,关键是课堂教学要增强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确保教学的实效性。
1.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战略”策划和“战术”酝酿。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的环节中设置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才能在上课时胸有成竹地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课堂才能更有效、更高效。
2.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为重点组织教学。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一要以学生自身和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现象(两点一线、三点一面等)、社会生活(瓦工和木工勾股定理的运用等)、数学问题(纳税问题、票价问题等)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二要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发挥教师“导”的作用,让学生既有自主探索又有合作交流,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语言及数学符号表达学习对象,达到教学目的;三要使课堂“活”起来,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有一些幽默的语言或夸张的动作引发学生的笑声,学生表现优异时给一些掌声,使课堂气氛活跃,更有生气。教师的一个赞赏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
3.以“减负增效”为导向布置作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巩固和补充。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要做到少而精,必须注意三点:①多样性。老一套的书面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教师要赋予作业新内容、新形式。只有让数学作业呈现出多样化,学生做起来才会乐此不疲。例如,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找一找”的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②科学性。首先布置书面作业要适量,要从全局着想,既要考虑自己的学科,又要考虑其他学科,不能过量;其次要确保作业的质,要讲究作业目标,确定训练方向,精心设计努力做到精炼、巧练、趣练。③层次性。布置作业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不搞“一刀切”,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允许学生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让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认识到自己也能做对,慢慢树立学习的信心,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变厌“做”为乐“做”。
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这门艺术更是魅力无穷。教的过程更是学的过程,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数学教学的瓶颈,才能使数学教学富有成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