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学习理论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论述化学教学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10273 浏览:369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美国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既符合信息加工理论,也符合强化学习理论的过程。个体的行为是在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的基础上获得的。班杜拉的观点在行为主义与认知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当前的众多学习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社会学习理论阐明了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在社会学习理论中,班杜拉总结出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即环境(资源、行动结果、他人和物理条件)、个体(信念、期望、态度和知识)和行为(个体行动、选择和言语表述)。他认为这三类因素互为因果,每两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因此,他把这一理论又称为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则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班杜拉的这一理论跟新课程理念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对化学学习中的动作示范教学尤其具有指导意义。化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自然科学,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化学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学习策略。

一、替代性学习

所谓替代性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学习。在班杜拉看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学习模式,是人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个体不可能都要通过亲手做并体验行动结果来学会各项技能技巧。学生的许多社会行为,大都能通过观察而习得。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非常强调观察在学习中的作用。个体通过观察,不仅学会了某一行为,而且知道这一行为在特定情境下带来的后果。就过程而言,观察学习有注意、保持信息或印象、产生行为及愿意重复(即动机)行为四个要素。人们在进行观察时,并非只是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客观事物,还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因此观察是一种由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的分析综合活动。化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演示实验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对提高化学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其突出的示范效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化学演示实验中教师的态度、行为、举止等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正确示范,出示的实验仪器要干净整洁,药品的摆放要井井有条,装置应按照学生从下而上、从左到右观察的顺序进行装配,确保正确美观。实验的操作动作应排除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动作,操作规范正确。演示实验中应表现出教师良好的实验习惯,体现出教师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可以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学到化学实验的技能技巧。
演示实验的示范效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直接示范的效能,二是教师间接示范的效能。这里所说的教师直接示范就是指由教师对实验探究的内容进行设计,并由教师本人亲自动手实验,实验过程中配合以精确、简明的讲解,使学生从观察中体会,继而进行积极的思考。间接示范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及探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实验进行整合、再加工,由师生合作或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也就是把教师的示范表演让位给学生。演示时,操作的学生小心谨慎,生怕出错,观看的学生仔细挑剔,这样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间接示范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巧和要领,操作准确规范,既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和需求,也便于师生间的互动与沟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同时勇于质疑,勤于思考。
从实验的示范效能上看,在观察中应注意这么几点。首先是目的性。科学观察总是为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而进行的,这使得观察活动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减少观察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其次是客观性。科学观察的目的是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因此,不仅要通过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还要运用思维器官积极地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这样便使得观察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观察者的主观性,突出了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如纯净的氢气在尖嘴玻璃导管口燃烧时,观察到火焰的颜色与教科书上的不一致,这时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再次是全面性。在进行观察时,要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次,以及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等。例如,在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用眼看,可观察燃烧的剧烈程度、火焰的颜色等;用鼻闻,可知道产生气体的气味;用手摸集气瓶壁,可感觉到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可见,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感知到实验的现象。

二、参与体验

班杜拉认为,个体、行为、环境三者之间的活动一旦启动,个体的主体因素便会自然参与到互动活动中去,发挥举足轻重的功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活动的体验性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教学过程的亲历性和自主性而言的。体验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个性化的知识。化学教学中的体验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展开过程,使学生亲历知识“生产过程”,领悟探索发现与经验积累的乐趣,进行求实态度源于:本科www.618jyw.com
、探索精神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二是通过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原有经验与未知知识的对接,创设情趣共济的教学情境,构筑师生交往对话的平台。三是创新性活动的体验。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思维加工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创新的个性倾向和意志品质。因为体验性知识大多为内隐性和程序性知识,体验学习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亲身参与和实践,这就决定了其教学的最佳方式应当采取探究式,促进学生自得自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互动中发展。
参与体验策略强调学习者的全身心投入,鼓励学习者参与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地参与对问题的探究,在获得知识结论的同时,经历类似于科学家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探究过程所蕴含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感受化学对社会的作用,从而孕育出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提倡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学生通过探究学会表达和交流,学会与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形成化学科学素养。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