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霸权公开课活动中“话语霸权”现象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5889 浏览:181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所谓“话语霸权”,就是在表达某个观点时具有一定的控制权或操纵权。拥有“话语霸权”的人,通常用居高临下的架势、绝对权威的姿态和说一不二的语气,试图向受众灌输某种理念,强迫他人接受。
采用公开示范课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对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走向深入具有重要作用。但时下一些公开课研讨活动中的“话语霸权”现象,使公开课在公开的场合得不到“公开”的评述和探究,失去了公开课应有的意义。下面结合近期本人经历的一次高中新课程公开课活动,就“话语霸权”问题谈一点认识。

一、表现及影响

公开课研讨活动中存在哪些话语霸权?细细推敲下来,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行“霸道”

不久前,苏州市高中新课程公开课在我校举行。按常理,公开课上完,点评教师就应像交警疏导交通一样,能给教师指明新课程实施的正确方向。但笔者在评课现场看到不少点评教师,就像带头不遵守交规的,闯红灯,乱穿马路,横行“霸道”,使本应有序的教研活动变得面目全非。这种随意的“霸道”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情化的倾向。点评教师过于讲人情,就不能客观评价上课的情况。特别遇到上公源于:论文要求www.618jyw.com
开课的是“关系户”时,那么在说亮点时,就会大肆渲染,甚至刻意拔高;而谈问题时则是轻描淡写,甚至回避。二是空洞化的语言。不少点评教师能对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滔滔不绝,而具体到某节课,就不能说出好在哪里或不足在何处。给人感觉点评细节缺失,避重就轻。三是点评内容程式化。每节课的点评内容大同小异,诸如语言流畅、板书工整、教态自然、手段多样、重点突出等。点评内容常常程式化、模式化,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语。四是教学理念缺失。点评教师通常只评是否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内容是否充实,而不评是否实现了课程要求,没能在教学理念上给听课教师更多的帮助。例如对上课教师处理教学内容单一化、浮泛于表面等问题往往视而不见。

2.放“霸言”

“霸言”,就是以权威的身份把持话语权,为评课定基调。由于点评教师习惯行“霸道”,自然就习惯放“霸言”。于是研讨会往往没有了研讨,变成了专家、骨干教师包场的讲座,评课就成了“一言堂”。由于缺少授课者与评课者的互动,缺少专家和普通教师的互动,缺少交流和研讨,自然就少了思想的碰撞和思维的开拓。另外,由于有专家、骨干教师的“霸言”在先,基调已定,所以其他听课及上课的教师面对“权威”只能恭敬地听,不能、不会也不敢大胆地讲自己的想法。于是,所谓的评课就变成了专家、骨干教师海阔天空地评,其他教师则沉默是金。即使个别教师被点名发言,也往往人云亦云。评课者少,观望着多;主动的少,被动的多;互动的少,单向的多。这样的评课,为假评课,难以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想以此来促进课堂变革的的美好追求就会大打折扣。

3.做“霸主”

组织公开课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通过公开课的引领作用来推动区域内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更好地服务学生。但在实际的公开课评课活动中,我们很少见到学生的踪影。评课时把学生放在一边,只有专家做“霸主”点评授课者,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其局限性在于:教师点评教师,难免会从单一的教师的角度来审视授课者的教法,至于教法是否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是否能接受,接受多少等问题则很少讨论。其实,作为局外人教师很难从学生学法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的真实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是评课的主体之一。让学生参与研讨,让执教者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声音,这对授课教师和其他听课教师都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总之,评课活动让学生隐身、隐言,使我们对一堂公开课缺少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品味,无论是对评课主体的多元化和化建设,还是对教学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检验,都是一种羁绊。

二、话语霸权产生的主要原因

反思公开课研讨活动中的种种话语霸权现象,不难发现它们产生的原因。

1.从组织环节看,重课前准备,轻课后研讨

组织者和承办方简单地认为只要选好了执教者,抓好集体磨课和试课等环节,能保证推出的课有一定的质量就万事大吉了。由于重课前准备,轻课后研讨,造成研讨环节准备不充分。于是在研讨时随意性很大,容易让专家产生话语霸权,而他们一旦把控话语权,一般教师尤其青年教师哪还敢发声。

2.从听课教师方面看,主要是态度不够端正

听课教师态度不够端正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听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一些教师把外出听课当作放松、散心的机会,经常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听课,或者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而去听课,带着很大程度的盲目性。由于听课不备课,对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认知肤浅,缺少独立思考,所以评课时候羞于开口。二是私心作祟所致。“大家都是老师,上节公开课不容易,别伤了和气。”“以后也会轮到我的,今天我批评人家,说不定下次人家批评我呢。”于是一团和气,听课时谁也不愿提出批评和建议。三是面子情分使然。“公开课就是作秀,什么角色表演、互动,都是导演的,当着上课老师的面,别拆穿。”于是专家、骨干教师都给“面子”,即使他们有“话语霸权”,听课教师也不会去争取话语权,更不会争辩和反驳。

三、解决“话语霸权”问题的策略

引导评课活动走出误区,减少“话语霸权”的产生,是推进评课活动走向高效的当务之急。解决相关问题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个。

1.过程管理精细化

评课缺位的重要原因在于管理的浮躁。管理视角没有触及备课、听课、评课的实质环节,结果使得听课、评课只有制度层面上的要求,而没有管理过程的细化和优化,最终也就无法引起教师主动的参与。我觉得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管理流程:专家团参与磨课—课前上课教师说课—课中听课教师分工录课—课后分类评课。此流程基本指导思想是把评课诸要素及缺位的诸环节前移,避“虚”就“实”,化无形为有序。准备阶段,专家、骨干教师参与磨课贵在引领;开课前,授课教师为全体听课教师解读这节课的创意和设计思路,有助于听课者了解学情、教情,熟悉教学内容和设计理念,避免评课中的种种误解和盲目性;听课时,教师要有分工,即听课有目的和要求,为接下来的发言打下基础;课后分类评课,可以采用授课者自评、听课者述评和双向互动答评三种形式。

2.参与形式层次化

多层次评课主要解决“空洞评说”和“听而不说”的问题,把握的关键是把随机“点将式”评课转变为“问题式”评课。“问题式”评课就是让听课教师就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关注点进行评课。比如,可以基于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教学风格和特色、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等;也可以基于基础性评价或发展性评价的某一方面进行微观评价;还可以基于学情、教情对教学内容的具体知识点或细节进行评价。听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根据不同的分类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评课。

3.评价机制科学化

但凡举行公开课,评课的主体大多都是以教研员为首的专家和几个骨干教师。他们评课的视角、好恶,已经为人熟知,上公开课的教师自然会投其所好组织教学,很容易出现课型相似化现象。要想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就需要建立起一个相对宽泛的评课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当地一线教师中有一定教学科研水平的教师组成。在组织每一次评课活动时,采用随机抽调的形式来安排评课人员。另外,评课一定要有学生参与。挑选学生代表参加现场评课,让他们在宽松、自然的氛围里畅所欲言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只要多管齐下,就能有效地解决公开课研讨活动中的“话语霸权”问题。
(作者单位:苏州市常熟中学,江苏 苏州,2155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