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高职基于职业活动导向高职课程开发路径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27042 浏览:121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开发理念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能兼顾高职不同专业的课程特点,是高职课程开发新的价值取向和指导观念,成为高职课程开发又一新的模式。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要沿着课程目标开发、课程门类与结构开发、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开发、课程实施条件开发、课程评价方式开发及管理方式开发等路径进行,以切实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职业活动导向:高职课程;开发路径
1672-5727(2012)12-0023-02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所有教学内容和进程规划的总和,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教育类型与层次的差别主要通过课程理念、模式、结构来体现,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成功,关键在于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模式。
高职课程开发是通过市场和企业需求分析,兼顾相关职业资格和标准,确定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课程总目标,根据这一目标选择多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序化和排列,并对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过程。高职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而又艰巨的工程,高职课程开发主要解决课程单元是什么、如何联系起来及如何实现的问题,包括课程目标开发、课程门类与结构开发、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开发、课程实施条件开发、课程评价方式开发及管理方式开发等内容。
比较视野下的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模式
纵观高职课程的发展历程,我国高职课程模式经历了学科课程——模块课程——职业活动导向课程三种课程模式的转变。前两种课程模式各有其不足与缺点。
学科课程模式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沿用本科的课程模式进行教学,该课程模式是以专业为导向设置课程,以“课”为教学单元,以班级为基础进行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这种模式忽视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把更多的教学课时用于理论教学,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结构比例失调,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影响学生对熟练操作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这一课程模式过分注重学科本身的系统性而忽视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模块课程模式20世纪90年代,借鉴加拿大CBE课程模式,按照DACUM方法进行的课程开发和体系构建,以职业分析为基础,识别出从事某一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从而为职业教育的课程建构提供客观基础。一是把真实生产过程中的工作活动简单地划分成若干个能力,移植到课程开发中,便形成了呈孤立性的单项能力,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中缺少内在的联系。这种由单项能力组合成综合能力的方式,忽视了人类劳动的整体特性和经验成分。二是虽然运用了职业分析的方法,确定了某种职业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但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组合时,由于没有相应的序化标准,又导致人们按学科体系对这些内容进行组合。这种课程开发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职业教育内容脱离生产实际的问题,但由于各单项能力呈孤立性,学生尽管掌握了各单项能力,但仍缺乏对其工作任务整体的认识。尽管如此,通过借鉴CBE课程模式的改革,高职教师意识到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这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模式学科体系和模块课程体系并不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特点,职业能力才是高职教育真正的价值所在。职业能力存在于具体的职业行动中,在职业行动中,那些与职业和工作相关的知识介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它们有序组合,构成了职业能力的整体,成为职业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很多学者有关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的提法,笔者认为,高职教育的很多专业如数控技术专业等技术类专业,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能够实现完整工作流程,而其他专业如商务日语专业等语言类专业,其课程开发则难以实现完整的工作流程,只能通过与工作岗位相关的职业活动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正是将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模式作为高职课程开发取向的真正意义所在。职业活动导向的高职课程模式的核心是强调职业工作任务与环境,并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需要对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重组,构建课程体系,进而对课程进行开发、选择与排序,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也是从职业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入手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塑造学生的职业品质。该课程模式凸显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了以能力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克服了以往课程模式的缺点。具体而言,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模式的优越性体现在:在教学方式上,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上,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转向注重职业活动需要的能力与理论知识有机融合的知识;在课程设计上,体现设计导向的思想,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进行机械化的能力训练;克服了模块课程的不足,将职业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使知识点、技能点和能力点有机统一起来。
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开发路径
课程开发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课程开发理念,主要体现的是坚持什么样的教育观、课程观、学习观等问题。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模式的优越性,简言之,即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在实践中坚持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坚持“两个系统”(系统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能力)的教育教学观,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二是开发的方法技术是课程开发理论的核心内容,如需求分析技术、设计技术、评价技术等。对高职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开发而言,需求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行业企业需求分析,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职业院校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现状;毕业生分析,确定学生内在需求。三是技术组织,主要包括合理的过程与步骤,如课程开发模式。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开发涉及的主要是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即主要解决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怎样融合的问题。通过以上三个内容的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科学化的课程开发,并非通过内容分析确立目标,也并非先选择课程模式、再选择课程内容和方式,而是要遵循从目标入手确定手段,从内容入手确定形式的实践逻辑。高职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开发模式既要遵循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又具有自身的独特运作路径与方式。课程目标开发,注重前瞻性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开发模式由高职院校和企业人员共同研讨和确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在职业资格分析的基础上,以相关职业能力分析为中心,运用倒推法,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进行课程目标开发。宏观课程体系所要达到的目标,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专业人才培养所要达到的目标。知识主要是与职业能力形成有关的陈述性知识,以够用为度;能力则是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策略性知识)和社会能力三个角度进行开发;情感目标主要是在系统职业能力形成中所需的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如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课程目标的语言表述常常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掌握或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目标开发要注重前瞻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高职教育有自身的规律性,培养人才也同样具有周期性。因此,课程目标必须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需求做出准确分析和预测,用“今天的课程培养未来的人才”,从而为超前开发课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课程整体结构开发,注重系统性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根据实际岗位需要选择课程及如何对这些课程进行重组和序化。课程门类与结构开发是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即在岗位工作分析与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职业岗位能力,进行能力体系分析,将岗位能力单元对应的教学领域(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分解成课程门类和结构,然后由专业教学团队合作完成课程整体结构重组与设计;在课程整体结构的安排中,要根据能力的成长规律,兼顾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编排课程结构;在课程排序中,要根据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课时,从而确定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科学比例。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门类与结构开发要注重系统性,即整个课程结构的编排要符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既要体现连续性,又要体现系统能力的提高。在课程开发实践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专业课程要力求体现系统能力的提高,而处于从属地位的通识教育课程,如基础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则要体现系统的知识,并融入专业课程中,为专业能力培养服务。因此,课程门类与结构的开发不仅是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互动研究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基础课教师的参与。
课程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开发,注重实践性如果说课程门类与结构开发是对课程的整体宏观设计,那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开发就是对一个课程单元的开发,是微观层面的课程开发,简言之,是一节课的设计,需要教师个体通过创新完成。开发的主要内容有课程单元(一堂课)教学目标、教学进程、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情境设计等。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开发要注重实践性。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开发是以“突出能力为目标”的单元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情境和设计,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单元教学设计中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课程实施条件开发,注重真实性要为课程实施提供教学环境和物质保证,课程实施条件作为高职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主要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网络专业教学资源库、校内实训室、校外顶岗实习单位等。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实施条件的开发要注重真实性。校内课程的实施场地及工具设备要力求具有仿真性,符合真实职场环境的营造要求;课程资源网络、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要为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资源;校外企业环境是学生真实演练的重要场所和阵地。
课程评价体系开发,注重开放性课程评价是促成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是对课程学习和实施效果的重要检测途径。课程评价体系的开发主要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等的开发,即主要解决“由谁评价”、“评价什么”、“用什么方式评价”等问题。职业活动导向课程评价体系开发要注重开放性。在评价主体方面,要突破以往以高职院校评价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模式,让企业参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全过程的评价,学生、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应成为评价的多元主体。在评价内容方面,要打破分数至上的观念,树立目标导向的评价观念,从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学习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能力,体现了怎样的职业道德和情感。在评价标准方面,要根据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如顶岗实习考核、校内实训考核、课堂教学考核等。在评价方法方面,要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校内教师共评等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力求科学、客观和公正。
课程管理体系开发,注重灵活性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与进行,有赖于一套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以往的课程管理沿用学科体系的管理方式,较为死板,与职业活动导向课程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以课程实施与目标实现为中心,以有利于学生相关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弹性管理。课程管理体系开发要注重灵活性。要为课程体系的运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与制度,如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开发框架、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内实训室使用方法、校内实训成绩管理办法、课程实施办法等,使课程开发有指导和规范,课程实施过程有监督和保障,课程结果和质量有反馈和评价。
参考文献:
王立秋,白义,赵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5-19.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杨理连.高职院校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培训,2008(10):14-15.
[4]陈永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开发[J].中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职教论坛,2011(8):53-55.
[5]程琳,孙大昕,龚婷.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8):49-50.
[6]张卫红.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开发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08(2):38-39.
[7]闵亨锋.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开发[J].职教论坛,2007(2):9-12.
作者简介:
盖馥(1980—),女,辽宁大连人,教育学硕士,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发展规划处(示范办)高职研究干事,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与管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