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基于职业活动导向“服装设计与工艺”建设探讨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8456 浏览:26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要培养适应社会进展需求且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必须加强专业建设工作。本论文剖析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并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案例,阐述了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专业建设具体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技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职业活动导向
品牌专业建设是当前高级技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是学校办学特点的重要载体,它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对学校的存活与进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富有内涵的专业建设应符合“三个适应”(专业教育方式与岗位人才需求相适应、课程内容与专业技术进展相适应、师资队伍建设与高技能人才教育要求相适应)要求,把社会的需求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建立起有时代作用的、有系列的、有层次的专业课程与教学资源系统。

一、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高级技工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建设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

高新技术的进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岗位的复合、职业变动的频繁,对以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应以传统的技艺传授进展到综合的职业能力培养,其专业培养目标更要贴近产业的用人要求,其课程更要贴近企业工作方式,品牌专业建设更要有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合作,这样才更体现专业建设的职业导向性。

2.建设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系统是技工学校深化教学革新的必定要求

在职业技术教育多元竞争压力下,技工学校为了树立学校特点和办学优势,应抓住机会,启动课程革新,以学校存活和进展的高度认识专业建设,并以课程革新为契机,以直接联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专业课程系统、人才培养方式、教师队伍、实验实训条件等内容入手,积极探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方式,把专业做强、做精,把专业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将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至新的水平。

3.建设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系统是技校专业内涵建设的迫切需求

在专业建设的历程中,各学校在课程和人才培养方面还有着许多不足,如论述实操有着“两张皮”现象;教学实施停留在学科方式上;在能力培养方面是模仿多,革新少;教学团队和场室建设未能适应课改需要等。这些不足成为专业持续进展的瓶颈,由此,依托校企合作,全方位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才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专业特点,为学校的办学特点增添新的亮点。

4.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优质就业是技校学生的强烈呼声

技校毕业生需要面对新技术的进展和劳动岗位的复合以及职业的变动等不足,他们迫切期盼自己能够获得持续进展的“职业能力”,渴望老师给他们更多相关行业的信息,以拓宽其职业视野,更渴望学校能够教会他们工作,掌握技能,提升就业、以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个人职业生涯进展的需要。

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建设主要内容

由于“职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原则,职业教育的专业要以职业为导向”(姜大源),由此,“服装设计与工艺”的专业建设,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以专业建设和课程革新入手,逐步建立和改善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系统,并通过这一载体,探讨培养论述与实践一体化高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建设方式。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构建一套完整的、实用有效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程案例,含学习领域、学习项目(情境)、学习任务三大块,形成论述与实践、学与做一体化的课程系统。
(2)探讨课程有效实施的对策与策略。对职业活动导向的服装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组织形式和课程评价等,进行系统探讨,改善专业人才培养案例和课程标准及考核评价系统,进而提炼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实施的对策与策略。
(3)编写“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职业活动导向的系列教材与学习手册,探讨企业工作历程中如何融入技校教材,探讨论述与实践、做与学一体化教材的编写方式,探讨做中学的综合能力训练,为课程实施创造条件。
(4)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和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推动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有效实施。
(5)建设与服装专业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相适应的学习场景,挖掘社会资源,建设以企业典型产品体现工作历程的多媒体资源包,以提升学生职业训练的适应性。
(6)革新现有职业指导教学,以职业引领服装专业的职业指导,以“三导师制”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努力挖掘行业中职业指导的教育资源,并通过有效的职业指导,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设计自己的职业进展。

三、“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的实践历程

1.论述学习

成立专业建设革新小组,明确革新目标并分工分步实施。制定和学习建设案例,学习工作历程系统化和课程建构论述,牢固树立职业活动导向的课改理念。邀请国内一流的职教专家作讲座,如赵志群、陈宇、徐国庆等,就职业学校教学革新的理念、策略、技术等作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组织小组成员到国内外进行考察,以他山之石,改良自身。

2.在职业的源头开展市场调研和工作任务浅析

要走工学结合的课改之路,开发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服装专业课程。建设思路可以职业的源头起步,精心设计企业调查问卷,走访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广州市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和大中型服装企业,摸清服装企业中适合学生就业的岗位种类、技术要求等情况;特别是收集服装市场的区域特点、企业分布、品牌情况、用人要求、文化活动形式、行业进展规划等信息,获得职业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剖析服装专业的近况及进展形势,邀请生产一线业务主管、行业协会专家、专业骨干老师、职教专家等召开论证会,分别对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典型工作项目和工作历程进行具体的、详尽的、原汁原味的描述和确认,形成助理服装设计师、助理纸样师、跟单员等主要岗位工作任务浅析表,浅析内容包括工作项目浅析、工作任务浅析、工作行为浅析。
3.开发课程,构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系统专业建设的灵魂是人才培养案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是科学的课程设计。服装专业课程革新的具体切入点是教学内容体现工作历程的系统性、教与学的同步性,论述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以行动为导向,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学和做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具体操作办法可依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浅析结果,综合产品和岗位技术要求,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以工作历程为主线,以真实的任务、项目驱动为原则,分三步完成课程系统的开发:第一步是设计两维“矩阵”的课程框架,即学习领域及其学习项目;第二步是设计学习项目和任务系统;第三步是学习项目、学习任务的细化描述。这样,课程的框架、层次、外延、内涵、特点便一目了然,形成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化、任务型为特点的新型的课程系统——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方式。
在课程开发中,设计两维“矩阵”的课程框架至关重要,首先把每个学习领域都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历程,将原来学科系统的相关知识融入相联系的项目中。横向的学习项目(情境)也是独立的工作历程。项目以简单到复杂,以单一到综合,形成一系列彼此联系、层次渐进的项目序列,它们之间具有平行、递进和包容的联系,学生的学与做则是通过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或产品来实现。其学习效果既让学生能实践具体工作历程,又能通过系统化设计的工作历程,逐步使学生获得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样完整的思维历程训练,这样就突出了“做”,克服了论述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4.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案例和课程标准

编写专业人才培养案例时,需要突出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核心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突出相关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同时对专业教师的任职资格、实训装备提出明确的要求,使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方向和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考核评价的依据,除需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课时外,还要着力设计每个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的活动内容以及要达到的能力目标要求。使课程标准更具体,实施历程更易于操作,更能制约管理。

5.编写服装专业职业活动导向教材和学习手册

由于教材和学习手册编写难度大,可以开发校本讲义和教材入手,关键是要考虑编写理念、教材体例、任务书导入、工作历程、论述与实践一体化构建、关键技术指导、探究学习等多个方面。教材需彰显以下几个特点:教材理念立足企业工作历程和任务驱动;任务实施以个性化的任务书导入;教学导入贴近企业方式,营造职业学习氛围;在任务导入的时候,把“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融于任务学习之中,学生是在“做”中学,而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真正突破教材的学科型方式。
而课程学习与评价手册,其“做”的内容与相关教材同步与配套,主要内容可包括“项目训练目标”“专业认知训练”“操作考核”“技术拓展”“项目综合考核评价表”等五大项。训练项目含教材项目中所有任务和职业资格应知应会,在论述与实践、学与做一体化指导下,突出学生能够在“做”中学。手册还需充分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历程,项目学习完毕,学习手册训练项目也就落到实处,它是每个学生专业成长的历程记录。

6.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和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具体实施者。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仅要考虑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专业教学团队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
为了加大“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推动“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学校要“两条腿走路”,引进与培养并重,构建合理的队伍结构。一方面,广泛引进和聘请企业中有生产经验的高级技工、技师承担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可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以制度上保证每个专业教师每三年有一个月到企业去轮岗实践,参与和体验新技术的运用,实践典型工作项目的工作历程,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此外,为了培养老师的教学和课改能力,可围绕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革新,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校本探讨,鼓励老师发表课改学术论文,编写教材等。通过以校为本的实践探讨,着力提升教师学习能力、论述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建设学习型组织,为培养高素质的技工人才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

7.建设以职业为导向的一体化学习环境与实习基地

改善校内学习场景建设,优化校外实习基地环境,是服装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体化学习场室要转变现有课室的设计方式,具体可按“三合一”方式建设:一是常用一体化课室,撤走所有小方桌,改为裁床形式的大方桌,便于绘画与裁剪等手工操作,利于做中学;二是公用一体化实习场室,如机房、车缝室等,可节约成本,提升利用率;三是大型研发中心或工作室,融资讯、材料试验、设计、特殊工艺、制作、动静态展示、销售于一体,直接与企业对接,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探讨工学结合培养方式的新路子。
此外,专业建设还要依托大中型企业,积极拓展校外实习资源,在当地建立大型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用人合作联系。这些基地有实训条件、有实训内容、有企业导师指导,既与学生的数量相匹配,又能满足生产性实训的需求。对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可推行“三导师制”(职业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企业技能导师),通过激励和管理,使职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扮演好角色和履行岗位职责。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技能导师的作用,及时解决学生在企业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组织定期考评,推进实习工作,改善实习管理,使学生就业能力显著提升。
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策划阶段就应以两个理念为先导:一是系统论观点,即专业建设不仅仅是设计课程的项目系统和某个教学策略革新,它涉及办学和管理体制,涉及培养方式、课程方式、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等,必须用系统观点进行整体革新和建设。二是职业导向理念,用校企合作五个“共”(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基地、共建队伍、共育人才)的思路规划服装专业建设,革新与革新人才培养方式,使人才培养案例反映企业的用人标准,课程系统反映企业工作历程系统,通过课程来实现教学历程与企业工作历程的紧密对接,最终形成工学结合的基本职业教育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崔仁泉.广州方式:现代技工教育系统探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探讨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