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探初中语新教学实践探讨结论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21366 浏览:95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的理念?新课标精神应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树立“大语文”观、开展灵活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语文;语文活动;信息技术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弘扬民族文化、学生继续学习、提高学生修养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素质教育观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探究创新教法,从而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一、树立“大语文”观,突破传统教学

谈到语文教学,我想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一定会紧锁双眉。综观过去与现在,语文教育耗时最多而收效甚微,当今青年对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的淡漠,都可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找到根源。“语文”到底学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成了最困惑的问题,这实在令语文界汗颜!令人振奋的是,积弊已深的语文教学问题终于在二十世纪末展开了大讨论,功能目的、教材教法、考试评价成为关注的热点,随着新大纲、新教材的启用,语文教改大潮滚滚而来。
要树立“大语文”观念,突破传统教学。传统语文教学,从教学内容上看是以教育部统编教材为主的线形结构。其优劣在此不加详述。但值得指出的是,如果将语文教学仅仅理解为语文教材的教学,那是十分狭隘的。语文教师的视野要开阔,要有选择教学内容的胆识和能力。语文教材虽然收集的是名篇典范之作,却不足以概括人类文化的全部,学生有权了解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语文教师要善于独立思考,挣脱教参的束缚,同时博览群书,以丰富的学识,富于个性的见解引导和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求知发展的空间。此外语文源自生活,生活处处是语文,学语文还应走出课堂,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力,学会积累与思考。
大语文观不仅体现为教学内容之“大”,还体现在学生发展之“泛”上。再回到“语文学什么”这一问题上,语文学习决不是现成知识的摄入,也非单纯的思维训练,除去工具性,语文学习更是一种修养,通过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震撼人心的人格情感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通过语文学习塑造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操、个性品质。语文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还应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来说,这种大语文观的思想尊重学生的发展,更适合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更能真正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来教育和培养学生。

二、开展灵活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

在大语文观的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可创设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融入语文学习的氛围中,全面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一)潜移默化学语文

前面提到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情操,健全心理。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因而急功近利的教学活动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标准化的语文考试也不能成为衡量语文能力的唯一尺度。潜移默化学语文,旨在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发掘学生语文学习的灵气,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悟力。这是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应精心组织设计,为下一步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潜移默化学语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自身的文学兴趣与修养

要使学生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爱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关注文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多读书看报,写“下水作文”,利用课内外时间与学生交流心得感受,对教材选文有独特的理解与评价,敢于针砭时弊,发表见解,旁征博引等。教师自身的文学兴趣和修养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最好教材。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健全,可塑性强,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教学契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将艺术引入语文课堂

在一般人眼里,音乐、绘画、舞蹈、建筑等才是艺术的存在形式,而往往忽视了文学在艺术家族中的合理地位。对大多数仅仅从语文课本中接受文学的人们来说,文学艺术这一名词更显得陌生。文学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重感受力、想象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可将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让文学艺术焕发动人的光彩。
(1)背景音乐与音乐作文
音乐,作为感觉艺术的一种,有时比文学艺术更善于触动情感,激发想象。教师可将音乐注入文学作品教学中。设置音乐背景,可配合阅读教学(朗读、泛读、精读)进行,根据课文的感情基调,选择恰如其分的音乐作为背景,或欣喜,或忧伤,或宁静,或愤然,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很快投入融融的情感世界中。音乐作文,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片段,让学生静心聆听,将脑海中闪现的形象用文字记录下来,不要求成篇,零散、跳跃均可,给学生以自由的想象空间,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证明,音乐作文确实能激发想象,捕捉灵气,强化文学艺术的亲和力,因此深受学生欢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原出自苏轼对王维诗画意境的评价,后来“诗中有画”这四个字便常常被人用作文章的赞词了。我们知道画家是以图像、色彩形诸笔端,而文人则以词章、修辞吟于口吻,但由于艺术家们观察自然,描摹自然美时,常常具有共同的眼光,故可以不谋而暗契,殊途而同归。语文教材中不乏意境优美之作,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一艺术规律,调动学生积极的联想和想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写景抒情诗文教学中,可采用“以画绘文”教学法,如朱自清的《春》,学生在用心感受散文不同的写景片段后,展开想象,用彩笔绘下“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绘画的技巧可忽略不记,重要的是每一位学生进入了色彩斑斓的想象世界中,这对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以画绘文”,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较为适用。
(3)视频材料
视频材料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样式,以其直观性和形象性深受师生青睐,大致分为影视作品和辅助材料两类。好的视频材料同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激发想象,但提倡先读作品再看视频,否则可能弄巧成拙,削弱甚至取代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是就与课文同步的材料而言的。至于导入性和延伸性的视频材料,时间先后的要求视教学情况而定。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让语文教育与美育相得益彰,愉悦身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轻轻松怎么写论文www.618jyw.com
松爱上语文。

3.重视积累,寻求“顿悟”

思维的突发性,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突发性思维,即人们所说的“灵感”“顿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智慧现象,是人的创造性飞跃的一种表现。“灵感”“顿悟”不是凭空而至的,它建立在大量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之上。语文教学中也应重视积累,寻求思维的顿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名篇,这对弘扬我国丰富灿烂的文学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文学感悟力、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有着积极作用,但因为篇目较多,除去课内篇目,其他篇目难以落实。其实诗词的积累并不一定要占用大块的时间段,将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有序地训练,一样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可以是利用课前预备铃和上课铃的空隙,或课前课后一两分钟的时间,每周诵读两首诗词,由短至长、由浅入深、变诵为背,循序渐进地进行积累。教师每周抽时间对所诵篇目做诵读指导、诗意点拨,定期考查,以保证诵记质量。只要持之以恒,不难发现诵记的效果不错,而且篇目也有增无减,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对文学的感悟力也更上一层楼了。

(二)有意识的语文训练

语文这一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决定着语文教学还必须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语文首先是要教给学生说话写作的能力,即运用语言与外界交流的能力”,“语文必须教给他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绪等等,借助于语言这个载体来传达给对方”。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开展各种语文训练,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1.质疑能力

传统教学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严重扼杀学生质疑和思考的能力,将课文按标准化答案肢解得面目全非,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师要有锐意改革的勇气,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质疑探索能力。
(1)预习质疑
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课内质疑
允许学生打断课堂教学,提出与老师或同学不同的见解。
(3)课外质疑
带着发问的精神自主探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应采取肯定、鼓励的态度,以点带面地调动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形成讨论的氛围,以良师益友的形象引导学生走出困惑,共同探究未知领域。质疑精神是创新思维好奇性、批判性、多向性、独特性等特征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要加以重视并培养。

2.表达能力

语文的工具性,最终体现在口头表述和书面表述两方面上,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是学生外在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表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活动,通过有计划的训练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1)课前三分钟口头表达训练
可以讲故事,介绍知识,谈读书心得,就事评议,从准备发言稿到即兴发挥,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演说、交流能力。
(2)课堂教学活动
口头表达到一定阶段,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当小老师,这是对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3)其他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
如课堂讨论、故事会、辩论会、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智力竞赛、采访活动、记者招待会、主持人大赛等。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把握好教育的契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
(4)读报评报与读书笔记
培养学生的看报习惯,每周剪贴报刊文章,写心得体会或作适当点评,养成读写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书籍,要求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
(5)记随笔,写日记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培养丰富的情感,善于捕捉思想的火花并诉诸笔端。随笔和日记属于自由度极大的作文,学生可利用这一空间自由发挥,发展个性。
(6)启人心智的作文思维训练
组织猜读、仿写、续写、情境作文等活动,激发学生想象和思维,培养语文兴趣及表达能力。
学生语文能力与文学修养的培养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教师敢于探索新教学理念,勇于创新教学模式,真正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语文学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也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势在必行。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学生的阅读量经常得不到保证。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语文阅读教学将突破旧有局限,呈现新的特点。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探寻语文教学创新之道。

1.阅读内容的多样化

Internet丰富的信息资源使阅读篇目不再受时空所限,师生可从互联网中获取大量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阅读面与阅读量将较以往明显提升。对初中生而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阅读前将网上材料分门别类,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浏览和阅读,阅读过程中加强指导,去惑解疑。

2.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新人才要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师可设计思考范围,引导学生自行搜集材料,比较分析,研究探索,得出结论或再提出问题。语文教学中有大量值得引申和探究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力求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愿望。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但可以激趣引思,还将改变学生的书写习惯。键盘替记录思想,其优点是高效快捷,版面美观。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训练学生电脑写作的同时,不可将手写训练抛弃,手写与机写应该并重。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创新靠教师,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远远不止以上所述内容。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靠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方法,创新现代教育技术,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迎接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全新挑战。
(作者单位 广东省珠海市紫荆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