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呼唤个性化作文和作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18988 浏览:836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真实、灵动、个性的表达直接决定着作文的质量,因而个性化作文教学成为作文教学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作文教学真实个性化创造性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长期以来,不少小学生讨厌写作文,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抄袭、虚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说实话、心里话,写出灵动个性的作文。

一、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丰富作文的素材

现在小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却“无话可写”。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同一题材的作文,往往面目相似,大同小异:写着急,总是“像热锅上的蚂蚁”;写高兴,非得“一蹦三尺高”;赞美老师,一定是深夜备课、雨中送伞;颂扬母爱,经常是生病陪护、夜里补衣……这些题材,这些语言,不是不好,但是缺少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真实体验,人云亦云,使作文的内容和语言失去了个性。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也是作文获得感性认识和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或把观察的事物带入课堂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获取写作的素材。当学生进入中年级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随机观察上,教会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学生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头脑里的材料也会越来越丰富,作文时就会“文思泉涌”。

二、启发学生真实表达,抒写平凡的生活

小学生写作文贵在一个“真”字。应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做到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但是,许多学生往往认为身边的生活不值得写。其实,我们的生活虽然平平淡淡,缺乏“血染的风采”,也许难觅“改革的风流”,但绝不缺乏“平凡的风情”。青松的四季长青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感受到它的傲骨;小草的漫山遍野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欣赏到它的顽强;蚂蚁的成群结队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注意到它的合力;蜜蜂的采花酿蜜是平凡的,有人却能欣赏它的执着。教会学生认识平凡生源于:如何写论文www.618jyw.com
活中的真正价值,我们才能指导学生写出不平凡的文章来。

三、帮助学生打破常规 ,拓展个性的空间

现在许多时候,小学生作文是封闭的,这就造成学生习作的种种顾忌:怕离题,老师不高兴;怕材料不新,老师不给高分;怕语言不美,层次不明,怕字数不够,老师会批评。学生绞尽脑汁地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自然难以写出个性化的文章来。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给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呢?

1.宽松命题,培养自主拟题的意识

给作文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改变过去命题作文一统天下的模式,增加半命题、无命题的自由作文。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可以不出具体题目,只是确定一个大致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自己拟题,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写。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使文章内容充实,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效地改变学生“怵头作文”和“移植作文”的现象。

2.自由抒写,张扬尽情表达的个性

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是“自主”“真实”“创新”。我们提倡学生学会自己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写法可以不拘一格。教师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调动和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努力创设一种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并给以明确、具体、有效地指导和帮助。

3.多种评价,强化写作成功的体验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往往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一眼望去只见“红”不见“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作文一无是处,既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使他们丧失写好作文的信心。其实,批改作文不是作文教学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把评改作文当作一个和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环节,尽量多批少改,重在讲评。批语应该多鼓励学生真实、个性的表达,多鼓励进步。讲评要面向全体学生,讲共同的长处,并用商讨的态度指出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和错误,启发学生自己去修改。可以综合采用学生自评,师生共评,家长参评多种评价形式。作文评改,除了要“横向比较”,还要注意“纵向比较”。让基础差的学生在和自己过去的比较中,看到进步,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也让基础好的学生时时感到压力,促使他们去努力提高、创新,争取更大的进步。
总之,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个体成长的实际,以我笔抒我心,写出真正具有个性的文章,以此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形成小学生的作文个性,进而促进小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