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书香营造书香诗意语文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8713 浏览:340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人,诗意的栖居》中写道:“人,诗意的安居于这块土地之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该在书香萦绕的氛围中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书香诗意的语文课堂需要我们用爱心和智慧去构建。

一、导语中渗透情

导入语贵在引趣、指向,有经验的老师常反复推敲开头语,好像演奏小提琴曲,弓一上弦,就要发出动听的音符。导入也是如此,的导语,从老师的嘴唇倾泻出来,就流向每个学生的心田。
教学《螳螂捕蝉》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入的:“螳螂,是自然界一种极普通的昆虫,但是世界上再平凡的事物,也会有它的不平凡之处,譬如这螳螂,关键时刻,它渺小的身躯却可抵挡百万雄兵,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我们谁还有理由再自高自大呢?亲爱的同学们,静下浮躁的心听一听‘螳螂捕蝉’的故事吧!”学生们的心被这小小的螳螂强烈地吸引住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样的兴趣,胜过最好老师的讲解。
教学《望月》时,我让学生猜儿歌引入:“婆婆被邀请去参加音乐舞会 / 她高兴极了 / 急急忙忙赶着去……从西边跑到东边 / 不停地捡呀、捡呀”学生用丰富的想象力,随即说出这是写月亮的,还说出许多有关月亮的小诗,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等等,伴着《彩云追月》的优美旋律,听着那富有情调的小诗,真让人如痴如醉。

二、表演中体验情

表演是儿童最喜欢的表现形式。苏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天鹅的故事》,主要讲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全篇文字优美,情节感人,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课文的五、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特别是文中对老天鹅“腾空而起”、“重重地扑打”、“沉重地一击”等一系列动作的准确描写,栩栩如生,充满动感,非常适合表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读、表情读等形式把课文读熟。然后我就引导学生即兴表演。
如表演第五节:“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一个学生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这个学生张开双臂做出展翅的样子,然后腾空落下,身体重重地落到地上,并做出无比疼痛但又咬紧牙关忍住剧痛的样子)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这个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跳起、落下、再跳起、再落下。力求把老天鹅英勇顽强地破冰、不怕疼痛、不怕牺牲的气概表现出来。)
紧接着,第六节,在老天鹅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召下,几只天鹅来帮忙了。(这几只天鹅由几个学生扮演,他们纷纷飘然而至,立刻投入到了破冰的战斗之中。他们学着老天鹅的样子不断的用胸脯和翅膀破冰。)当到了的时候,台上的“天鹅们”伸长脖子兴奋地叫着,台下的同学们整齐而又节奏地喊着:“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上面的同学认真而投入地表演,下面的同学用热烈、欢快、整齐的语气配合着朗读。此时,同学们似乎真的感受到了天鹅们劳动时那欢快而又忙碌的场面,感受到了天鹅们团结一致、齐心破冰的精神。学生的情绪高昂,气氛热烈,整堂课学生的脸上无不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在真切的角色中获得了体验,急切地迸发内心的情感。

三、文字中释放情

文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其中,教师责无旁贷。为了让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优美意境,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氛围,这样,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爱如茉莉》,这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恻,荡气回肠,这样的爱看上去普通平凡,但真切持久,感人至深。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把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改写成一首小诗:
恬静的微笑 / 紧握的手 / 初升的阳光 / 悄悄地探进来 / 轻轻柔柔笼罩着 / 一切那么静谧美好 / 一切浸润在芬芳与光泽里。
学生伴着钢琴曲读着这首温馨的小诗,情感得到了升华。
结尾部分我再次以小诗延伸,我总结道:生活中有许多种爱,夫妻恋人之间的爱,父母子女之间的爱,朋友同学之间的爱。不同的爱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赞美茉莉般的真爱,希望这茉莉般的真爱能像茉莉的缕缕幽香一样钻进你我的心中,希望我们都做一个该爱就爱,并且懂得感受爱的人。师生齐读小诗:
爱是妈妈劳作的身影 / 爱是妈妈羞红的脸庞 / 爱是对亲人的片片思念 / 爱是费尽心思编织的美丽谎言 / 爱是轻轻的叮嘱 / 爱是心情的坦然 / 爱是亲密的牵手 / 爱是阳光的恬淡 /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 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学生不仅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在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自己的情感世界里走了一趟。同学们通过充满爱意的小诗中读出了思考,读出了爱的真谛。

四、诗歌中升华情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的回归。诗意的语文课堂,有它浓浓的语文味,有它流淌的文化,有它精彩的生命对话,有师生与文本对话时那飞扬的和如诗如画般的语言,诗意语文课堂美得就像苏州园林般的课堂结构。
假期拜读了王崧舟钟声愁眠的《枫桥夜泊》,它精美大气,更让我如沐春风!王老师底蕴深厚,解读文本有独到的功力。他解读文本是细察文本内涵、还原其本源,从文化的角度拓展文本外延,超越文本。这首诗共28个字,诗的前两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等6个意象,形成浓郁的“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只写一件事:卧闻寒山寺钟声。意象集中于“钟声”,其意境疏朗空远,愁绪更加浓厚悠长。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之所以家喻户晓,之所以能奠定张继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因为张继把钟声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成为一种愁眠的文化意象,这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之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声,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只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历代文学评论家及我们读者大多认为“愁眠”即诗眼,而王老师解读时则独具慧眼,抓住了《枫桥夜泊》这一特有的文化意蕴,把视角落在“钟声”上,既抓“愁眠”,更抓“钟声”;并以此诗“钟声”为源,精心收集了唐朝以来历代文人描写“钟声愁怀”的诗句,进行钟声愁眠文化的有机整合。课上以“钟声”为主线,由钟声引出并以此为着力点铺张开去,使学生在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不仅感受到“愁眠”的意境,走进了诗人的生命世界,更体会到“钟声”的温暖,享受到经典文化千年钟声的魅力。整节课钟声悠扬,情思流动,纵横变幻,具有“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奇丽浪漫之美。“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课不也如此吗?于是一节丰实、收放自如、令人荡气回肠的“千年钟声,千年经典文化”的大气课堂便生成在我们眼前,令我震撼!
语文教师就是要让这种由墨香浸润的“气华”转而弥散成一种诗意的气质,一种诗意的魅力,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以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追寻书香语文,创造诗意课堂,让学习成为享受,让课堂成为家园——这种诗意地栖居正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倾心追求和殷切召唤!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丰义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