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12575 浏览:480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发展。”由此可看出,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极为关注,突出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呢?我认为应突出“五变”。
1. 变“备课”为“备学” 传统的教学观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备课时多从“本(课本)情”、“师情”出发,“备”中无人,无的放矢,致使政治课教学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则处于被支配地位,学习方式机械、呆板,生吞活剥。所谓“备学”即备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学生、备学情,指从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能力、行为习惯、思维特点等来设计课堂教学,选择教学方法。要把学生看成活生生人,首先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目中有人,即“备教”,更要“备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2. 变“讲堂”为“学堂”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政治课教学中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还比较普篇,课堂成了“讲堂”,教师成了“讲师”,学生则成为看客、听客。这样传统的说教,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用巧妙的方法让他们的头脑摆脱思考,事实上,这样做是学生的头脑日益迟钝起来。”因此,要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首先,要坚持以启发式为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做到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其次,进行学法指导,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即因材施“教”,又因材施“学”,使之学会学习。再次,根据“本情”、“师情”、“学情”,采取不讲、少讲、精讲策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自学、思考、活动,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堂”。
3. 变“学答”为“学问”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控制者,而且是绝对权威,学生只是被动的服从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积累,轻视知识的创造和运用,学生很难改变配角的地位。在政治课教学中则表现为教师讲答案、超答案,学生学答案,背答案。这种“学答案教学把学生变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创造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地创造。”所以,在教学中要用“学问”来代替“学答”。首先,要提高“问”的质量,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质疑,更主要的是设法诱导学生向教师发难,学生之间互问。其次,培养学生敢于向真理挑战的精神,不迷信权威,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思想观点。最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标新立异,独具匠心,别出“新”裁,另辟蹊径,不仅发展学生的辩证思想、形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变“封闭”为“开放” 在教育观变革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感知、观察和思考问题;运用一切有效手段和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思考与自我发展的机会,因地、因时制宜,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讨论课上,我设置了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思考题:“爸妈离婚了不理我,怎么办?”“我可以外出打工吗?”“'拔刀相助'为什么会承担法律责任?”“110电话可以随便拔打吗?”“妈妈可以随便拆我的信看吗?”“未完成作业老师能扇耳光吗?”……学生在不同的“自我”情境中将法律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了有效的链接,在轻松愉快中体味了法律的内涵,接受了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开放”式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营造一种气氛和宽松环境,使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平等、和谐式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其次,知识传递应由封闭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多向传递,使教学过程成为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至今的多边信息“贸易”;最后,教师应提供让学生参与生活、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条件、空间、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5. 变“同步”为“异步”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相互之间互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等来进行分级要求、分步练习、分组教学、分类达标、分层互促,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努力的方向,都有不同的进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辩论课上,我确立了一些与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相联的辩论题,如:“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竞争重要还是合作重要”,“依法治国重要还是以德治国重要”,然后再确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学,让同学们课后广泛收集有说服力的资料。上课时,先让正方、反方的同学集中一起发表言论,让他们各推出四位能说会道的同学上台辩论,辩论时,老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以请课代表做主持人。辩论后要进行总结。这样,教学能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突出以上“五变”。其中,变“备教”为“备学”是前提;变“讲堂”为“学堂”是目的;变“学答”为“学问”是关键;变“封闭”为“开放”、变“同步”为“异步”是重要条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