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追根溯源追根溯源标本兼治——学生考试舞弊心理及其对策网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11390 浏览:391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考试是存在于中学生学习上的一种不良行为。考试上的行为不仅助长了部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而且败坏了学风、考风,对学生思想品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妨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具体说来,其危害大致为:1、践踏了社会的诚信理念,加剧了社会的信用危机。考试行为助长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和弄虚作假的歪风,损害了勤奋学习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素质的提高。考试是一种欺骗行为,既欺骗了老师、同学,又欺骗了父母,更欺骗了自己。诚信品德的丧失,会使道德、知识与价值发生背离,发生扭曲。2、尤其是被发现其后果将很严重,既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在心理留下长久的阴影,也破坏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信。
考试的危害如此巨大,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根治学生的舞弊行为,有必要对其舞弊原因做一些探究。

(一)心理原因

1.虚荣心理。基于学校教育中的竞争机制,“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成绩好的同学能上光荣榜、受嘉奖,而不少学生“面子问题大于天”,部分思想觉悟不高的学生会担心成绩不好影响“面子”,就会产生考试时的念头。
2.怕吃亏心理。“别人都在,我不就显得不公平”,这也是产生行为重要原因。于是,一些学生为了“不吃亏”、“公平”,也错误地加入者的行列。
3.逆反心理。有的学生认为不是错误而是一种英雄行为,能在四只眼睛的“”的监视之下自由自在地,又不被发现不被抓获,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可他们恰恰忘了这样做害人更害己。
4.江湖心理。在校园内,存在着一些消极的非正式群体,平时称兄道弟,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为了帮助其圈子内的“哥儿们”顺利闯过考试关,常常协同,否则将成为“不够哥儿们义气”的典型。
5.好逸恶劳心理。有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愿认真完成,课后又不巩固,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不愿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成绩的进步,考试时只有靠来应付。
6.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在团体中,因受到团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行为上倾向于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模仿和心理感染的社会心理机制在青少年团体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中学生为了使自己成为团体中一个彻底的“自己人”,使同学们相信自己时刻站在他们一边,是值得信赖的朋友,在别人时自己也赶快,积极和同学保持一致;或为义气关心同学,关键时刻“拉”一把;或主动帮助同学,以求博得好感。

(二)环境原因

1.压力过大,是导致中学生心理产生的催化剂。做家长的,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的,而问题在于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成材的唯一途径就是上大学。当家长因种种原因无法真正了解孩子是否在向这个目标努力时,就只能依据名次、成绩来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样,很多中学生一到考试就紧张,他们往往为了向家长有个好的交待而去。此外一些家长平时又不注意对孩子进行理想、道德、成材等方面的教育,也在无形中促使了学生心理的形成。这是导致中学生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
2.教师评价学生的错误导向。现在学校、教师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对尖子生或学习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对后进生不予重视,甚至讽刺、歧视,这也就导致学生对分数、名次的追求,从而使一些学生走上了的道路。另外,有的教师监考不严,也从客观上给者提供了机会。
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减少舞弊,甚至主动放去舞弊,应该把它当做系统工程来抓,要从源头上抓,要标本兼治。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学生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正面教育、诚信教育,使学生明确考试舞弊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分辨是非,树立诚信为荣的观念。
2.营造一个诚实守信、旗帜鲜明反舞弊的文化氛围。教室里可张贴些倾向鲜明的宣传标语,如“即使不及格,也不输掉人格”、“考试成绩固然重要,诚信做人更为重要”等。
3.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给予热情的帮助。教师考前应对他们进行补差,找学生谈心,解除他们的心理压力,调节情绪,平衡心态,提高信心,促使其人格健康正常地发展。
4.在教学中应注重对试卷科学性的探讨。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分层制卷,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通过考试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5.老师应加强检查与监管力度。平时的作业特别是周练,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良好习惯。
6.作好家长的工作。沉重的家庭压力已成为学生严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急功近利、“面子”观点以及家庭内部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压力。教师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实事求是地对待子女的学习成绩,客观地进行定位,使学生从家庭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7.用制度去规范和约束学生。对大型考试中舞弊的行为进行处罚,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要加大处罚力度。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