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探究高中小说教学“点”实践与感受研究生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9617 浏览:348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小说教学中如何找准探究点,可通过对激发兴趣点,实施有效煽情手段,让学生享受审美乐趣。围绕目标点,实施单元教学,让学生感受生活本真美。找准写作点,运用“读—演”技能,让学生领悟、体验写作指向等作了有益探究。
【关键词】小说教学兴趣感受美读—演—写
1006-9682(2012)09-0123-02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更好地促进职高小说课堂有效探究,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积极作用。笔者的实践体会如下:

一、激发兴趣点,实施有效煽情手段,让学生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1.激 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而且愉快地学习。如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利用课文插图找“套子”,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首先,引导学生找外在“套子”:衣着套子、用具套子、起居生活套子;其次,引导学生找内在“套子”:职业套子、语言套子、思想套子;再次,引导学生仔细观赏插图,找出一些细节:天空晴朗无云,飞翔着成群的鸟,青年人骑车飞驰,三五成群的人在闲谈,这些构成了画面的背景;结合课文品味,这些背景同“套中人”形成鲜明的对比,预示了别里科夫之死的原因:新鲜事物、新鲜思想不可抗拒大潮,必然湮没一切顽固、守旧的落后东西。
2.煽 情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披文而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感情是活动的源动力。煽情手法较多,朗读传情、以情、想像生情等,落实到小说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是最为有效的煽情手段,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情绪饱满,神采飞扬。如《项链》的教学,不妨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作简单化处理:玛蒂尔德是个好女人还是坏女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自然分成正反两方,各自根据文本寻找理由,展开辩论。在小说教学将结束时,笔者又提出问题:主人公玛蒂尔德在情节发展过程中有没有改变?这在原来争论的基础上再掀波澜。学生共有四种看法:一是变了;二是不变;三是既变又不变;四是小说家只是客观地向我们展示这个人物的命运,并不在意主人公性格变与不变。其实,学生每提出一种看法,都不能凭空而论,而必须以文本言语为依据,于是讨论过程同时也成了深究课文的过程。教师有时也参加讨论,形成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情趣更高涨。“对话”的实质不是为了说服而是为了交流,课堂上的讨论不仅交流了各自学识,还交流了情感,一举多得。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导入时一方面要注意教学内容形式的新颖,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或方法来呈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本身的新颖,吸取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更新和变化,满足学生求新猎奇的心理,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新课的引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生动的课堂需要多维的、灵活的、动态的教学设计,只有有效的预设,才会为动态生成的多样化、深层次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围绕目标点,实施单元教学,让学生感受生活本真美。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所谓教学单元就是围绕一个教学目标组织起来的教学实施单元”。“教学单元的划分,是以教学目标的分析为基础的。”有鉴于此,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排体例,以“为我所用”的原则重组教材。笔者曾以品味职高小说人物对话艺术为教学目标,有意选择富有生活化内容的人物对话作为教学内容。《祝福》,“我”回答祥林嫂时含糊的饰词;《边城》,爷爷通过讲翠翠母亲的故事委婉地教导;《荷花淀》,一群妇女,对外出丈夫十分想念,却巧词掩饰,令人忍俊不禁的那种不露声色的借口;《项链》,玛蒂尔德渴望借到项链时暗示意味很强的问话;《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谢绝邢夫人苦留吃饭时的回话……撷取人物片言只语,在感受人物性格的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本真美。
又如,在完成职高四册三个小说单元的教学任务后,笔者改变授新课时关注人物的视角(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人文视角关注“小人物”的命运,重新探讨祥林嫂、别里科夫、玛蒂尔德、陈奂生、杜十娘等人物生存境况、复杂性格、奋斗历程及作者对小人物的态度。于是读懂了祥林嫂无奈的反抗,别里科夫“害怕出乱子”,玛蒂尔德的白日梦,华老栓的毕恭毕敬,陈奂生“阿Q式”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感受小人物辛酸、无奈、奋争、绝望的命运,自然对人物有更进一层的认识,在深入理解中领悟了作品蕴含的更为深层的内涵。挖掘作品,重新整合作品,让学生感受新鲜空气。
三、找准写作点,运用“读——演”技能,让学生领悟、体验写作指向基于创造性阅读视野的写作活动。
美国的G·斯坦福曾设计了一系列用于增进阅读理解的“读——演”技术:把你读过的小说改编为一个电视剧本,然后在班级里传阅;给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写一封信,给他一个忠告;设想不同小说中两个人物的一次巧遇;说明你自己最像小说中的哪个人物;设计一个舞蹈来表达故事的主题……“这里的‘演’,是指变化、演变、演化。对读物予以改组加工,形诸于体,是表演,而动之于内则是演绎。”小说文体曲折的叙事性和鲜明的形象性,为其“读——演”活动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它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常用的写作活动有:

1.编课本剧

如将《守财奴》、《装在套子里的人》、《项链》等主要以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小说文本改编为课本剧脚本。

2.故事新编

如依据鲁迅小说《祝福》和《故乡》中着力表现祥林嫂和闰土命运与思想性格的有关材料,发挥想象,进行虚构,写一篇祥林嫂与闰土对话的记叙文,800字左右。据说别里科夫到了天上之后,对华连卡姐弟一直耿耿于怀。后来他联络了警官奥楚蔑洛夫,把这事告上了天庭。那么结果会如何呢?请大家发挥想象,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字数不限。
基于比较阅读视野的写作指向。可通过不同文本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比较阅读与鉴赏,来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其鉴赏能力。这种比较有不同小说文本的比较,有同一小说文本的原文与教材删改,节录后的文本比较,有同一小说文本的不同艺术再现形式的比较(如影视、戏剧等超文本与其原作的比较)等。如以下的读书随笔的写作命题:①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祥林嫂、翠翠、水生嫂这三个不同时代的妇女形象。②谁来解开套子?——谈鲁四老爷、祥林嫂、柳妈与别里科夫的思想套子。③电影《祝福》中有以下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认为这个情节是否妥当?写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说说你的看法。④比较《装在套子里的人》原文与教材中删节后形成的课文,就这种删节是否合理,发表你的看法。
“写作是一种符号性的思维和行为,写作是深度的感知和认识。”以写导读,以读促写,实现“阅读——表现”,“鉴赏——创造”的能力跃迁。
总之,小说探究教学形式多种,其策略实施需要教师有强烈而牢固的主体意识,教师所做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如果把我们的小说教学课堂比作一个舞台,教师该做的是幕后工作或充当配角,而把前台让给学生,让他们担当主角表现才华,展示才能。
参考文献
1 沈韬.当代阅读认知理论概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5)
2 洪镇涛、陈伯安.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J].中学语文,2006(9)
3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J].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