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多媒体让孩子快乐欣赏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4886 浏览:149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美术欣赏一直受到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视,早在1979年6月,国家教育部门就将欣赏课业与绘画、工艺并置为基础美术教育的三大课业。从此欣赏课便成为基础美术教育的主干课程。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也是引导儿童进入艺术殿堂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教与学的矛盾常常比较突出,因此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欣赏中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我们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欣赏课教学方法,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笔者现结合苏教版美术第9册第20课《非洲雕刻艺术》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快乐的“前提”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发展,许多具影、像、声、光等功能的教学设备,如实物投影仪、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充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课件”,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视听”情境。例如在《非洲雕刻艺术》一课教学的开始,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交流对非洲的了解,观看有关非洲风土人情的录像,同时也可以模仿表演,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德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618jyw.com
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在“模仿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和身体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开开心心地学,全面带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快乐欣赏。

二、善于激疑——快乐的“保证”

现代教学论认为,激疑是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保持不断探索的动力因素之一。
宋代张横渠说:“一切知识都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例如在欣赏非洲雕刻的一些人物作品时,学生的心中会产生一种惊奇:为什么非洲雕刻的人物作品和真实的人物这么相像呢?有了这些惊奇学生便会不断激起思维的波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展开提问与讨论。适当的提问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水平和不同的看法。

三、反馈评价——快乐的“关键”

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美术欣赏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反馈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变相”学习。学生的反馈信号实质上是学生知、情、意,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过程,也就是从初步掌握、熟练掌握到灵活运用,让单一的内容变得多样化。反馈评价应按教师的经验而设计。有些把它设计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在学习过程后。不管是“中”还是“后”,目的都是一样的——加深和巩固学习内容。
比如,在寻找“非洲雕刻”的艺术特征中,运用大家都熟悉的歌曲《爱拼才会赢》的题目当做游戏的主题,在出现画面时进行特殊出场方式的加工,使之更活泼、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经过教师的鼓励,便马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抢答法是利用动画进行,在很短的时间内一张一张显示,配以能让人激动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马上说出它所体现出的非洲雕刻的艺术特征。

四、动赏结合——快乐的“外力”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
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在《非洲雕刻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动手实践” 环节。边“动手”边欣赏多媒体大屏幕上的作品。“动手”方式可以是独立操作,也可以是合作创造。在“动手”结束时再加入欣赏,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艺术无处不在。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创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快乐欣赏,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一己之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