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合唱教学基础训练站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5802 浏览:17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纵横交织发展的高层次艺术,具有雅俗共赏、易于普及等特点,是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形式。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合唱有着其他音乐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合唱之所以比其它音乐表现艺术更易于推广,首先是因为它不需要购置昂贵的乐器,合唱队员只需较高的音乐素质与修养、默契与合作、美好的乐感,除了有一个好指挥外,再有一个好的钢琴伴奏就可以开始排练了,少则十几人,多则数百人、甚至数千人都可以容纳。其次,合唱易于培养和发展演唱者的音乐素质。由于合唱是多声部音乐,其中每个声部都接触到音乐训练的不同方面,这对训练演唱者自身的音乐基础能力,如:音准、节奏,都有很大的帮助。置身于合唱队中,每个演唱者不但要演唱好自己的声部,还要兼顾到其他声部以协调自身与整体的关系。因此,参加合唱对于培养演唱者的相互协作能力、声音音量、音色控制能力、气息控制能力等诸多方面,以及对各种音乐风格和不同作曲家的了解,都是十分有益的。第三,参加合唱既是音乐创作,又使演唱者置身在音乐欣赏与熏陶之中。每一部合唱作品都是音乐文化的结晶,它们的内在情感必须通过恰当而准确地演唱才能反映出来。在排练中,每个队员必然会收到音乐整体的熏陶,这种深入音乐内部的音乐“欣赏”与听众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并且在音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由于受到台上、台下演出气氛的影响,演唱时的感情起伏在这种动人心弦的环境里,身心一定会受到很大的陶演。因此,一次好的排练或演出也就成为了合唱队员的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各地学校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学校合唱团除了参加各类文艺比赛外,更多的功能则是它能给学生以旋律美和声美的熏陶,丰富其思维,陶演其情操。
要很好地表现一首合唱曲,对教师对学生均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音乐基础较差,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力也整体一般,所以从最基础的技能着手,每天进步一点点,踏踏实实训练是尤为重要的。

一、欣赏入手激发兴趣

合唱艺术是一门立体的、多声的、集体的“声乐交响”艺术。它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的合唱曲,它们不仅各声部间音响均衡、协调,而且具有很多层次的音色、音质及力度的变化及良好的音准、清晰的咬字吐字、明亮而丰富的共鸣等等。学生通过欣赏,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美。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去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而培养兴趣我采取的方法就是从欣赏入手。我常常先让学生听短小的二声部合唱曲,然后再进行复杂的多声部的合唱曲欣赏。在欣赏时启发学生从音色、音量、气势、表现力度等各个方面入手,让他们说出不同之处。学生每一点小小发现,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培养其积极性。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哼唱来培养其兴趣。如在对《送别》的欣赏时,通过哼唱,那优美的旋律线条,那饱满的和声效果,那隽永的美妙意境,那纯洁的童声演绎,常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一曲终了,还意犹未尽。这种极具艺术性的合唱曲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及合唱感觉。

二、强调音准打好基础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音准是唱好合唱的基础。在合唱中,笔者认为音准是非常需要重视和强调的部分,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声部如果不具备音准,那么,和声感、协调感就无从谈起,再好的音色及感情也只可能是杂乱无章的刺耳噪音。当然,合唱音准需要先天的感觉和后天的积累,但我觉得在合唱曲拿到以后,音准还是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提高的:
1、平时就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带领他们先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其次进行听辨和模唱练习,先听辨单音,然后到和声音程,最后到听辨和模唱简单的旋律。在拿到合唱曲,确定好自己声部之后,要求多听多唱,私下对琴多练,唱熟自己的声部。
2、排练初期指导学生多听自己同声部的旋律,比较自己是唱高了还是唱低了,是否唱正确,也就是要注意横向的声音关系。接着让学生了解作品,分析总谱,指导学生看自己的声部与其他声部构成的是什么和弦,并把主和弦逐个在琴上弹,让学生听一听该和弦是什么感觉,也就是要注意纵向的声音关系。当然,纵向的声音关系是建立在横向音准的基础上的。这样,就如织出一批绸缎,既有横向的丝线,又有纵向的丝线,纵横交错,才能织出艳丽无比的成品。
3、另外,让音准差的学生找音准好的学生帮忙:要求学生在排练聚精会神的同时一心多用,时刻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618jyw.com
盯住自己的音准;再如,尽量激励、鼓舞学生,让其保持兴奋积极地状态,以保足够的呼吸支持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的音准提高有所帮助。

三、练声环节必不可少

在每次排练前,练声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为接下来的合唱训练起着很大的铺垫及准备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有时为了避免练声的机械性,有时为了节省时间,以下的几点尝试,经过实践的检验,发现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1、在练声曲的某个长音上作强弱处理。如:54 ︱32 ︱1--

在这个“1”上,指挥学生进行渐强、渐弱或突强、突弱的训练,省时省力。例如《爱的奉献》,在排练最后一个“啊”字的渐弱的处理上,学生就能游刃有余。

2、在练声时,分成两个或几个声部,进行卡农式的练声。

如︱1232 ︱1—︱
︱ 012 ︱321︱
这样的训练,不光让学生练了声,也培养了学生的和声感及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几得。

四、多种形式避免单调

中职生都是未成年人,相对来所自控能力较成人差些。一次又一次的排练,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为避免单调,可以再合唱中加以多种辅助形式。如可以边唱边走队形,做一些动作等等。如在排练《山童》时,加上一些手、脚、头等得辅助动作,加上队形的变换,一方面学生比较乐于加收,另一方面将山童的嬉戏与快乐一览无遗。而且,我认为这些辅助形式不是临近比赛两个星期或一个星期才加上的,而是歌曲几个声部合起来以后就该加上,以丰富以后排练的,而不仅仅是为了演出或比赛。

五、先教低声部

就一般声乐作品来说,一声部一般为主旋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较流畅、动听、好学好唱。如《念故乡》、《追梦的季节》等,这就给二声部的同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合唱教学与排练中,笔者常采用先入为主的方法,先教二声部。让全体队员一起学唱二声部,帮助二声部的队员形成一个准确地旋律、良好的调性,然后一声部再过来熟悉自己的旋律,因为一声部的队员已经唱过二声部的旋律,往往就具有较好的和声感。事实证明,该方法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六、注意延伸以情感人

德国的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歌唱的魅力尤其如此。较为系统的合唱训练,能使学生能够学到平时不一定能学到的东西,而且不是采用强制填鸭与无聊说教,而是欣然感悟。如听唱《过雪山草地》、《在太行山上》时,当伴随着各式乐器的合唱音乐出现时,此起彼伏的回旋激荡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这时,笔者进行几句有意识的点拨和引导,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感受抗战年代的艰苦与抗战英雄的伟大,珍惜今天的美好;又如在《走进新时代》、《祖国颂》的听唱、排练中,优美的旋律,生动的歌词,已经让学生感受到美,笔者进一步分析、讲解,学生从中都能领悟到:中国人民是奋斗不息、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爱国主义情绪高涨;再如在听、唱《牧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歌曲时,通过笔者细致的描绘讲解和歌词的朗读,学生在感受到少数民族的风情、丰富多彩的民族魅力的同时,会涌上一股为我国的地大物博而产生的与自豪。而所有的与自豪,不但能起到德育作用,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更好地反馈到合唱排练中去,为教学与排练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总之,合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和教育家柯依达认为:器乐文化永远不可能成为大众的文化,而歌唱确实人人都能进行的活动,它既切实可行又容易奏效,它给予人的音乐指导是深入人心的,尤其是合唱。合唱牵涉大、范畴很广,牵涉的艺术门类也很多,怎样更有效地进行合唱的排练与教学,有待我们每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孜孜以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