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高职《管理学》课程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6827 浏览:231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以论述知识为主,这与高职高专院校服务于实践的培养目标有着偏差。基于不足探讨的PBL教学法以解决实际不足为导向,能够督促学生学习,形成解决实际不足的能力,使论述性的课程和实践性的教育培养目标良好对接。在管理学课程中运用PBL教学法有提出不足、资料搜集查询与自学等七个环节。为保证PBL教学法顺利实施,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教师角色转变、期末成绩构成革新等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PBL教学法;高职高专;管理学
1009-4156(2012)08-157-03
一、前言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运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面向高职高专学生的管理学课程必须更加注重实践性、运用性。然而作为一门传统课程,管理学一直以论述为主,在很多大学里面,管理学甚至是一门纯论述课。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利用更多的是传统的SBL教学法(基于主题的学习),即以教师为主体,授课主动权全部由授课教师掌握。通常由任课教师确定每次课的主题,并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介绍该主题的相关知识点及重点、难点。采取SBL教学法,课程系统较为完整,知识传授的速度也快,虽然教师也会利用案例浅析等策略,但基本上还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缺乏学生的自主参与,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为转变传统管理学课程教学的这一情况,使之符合国家提出的高职高专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理念要求,笔者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了以不足为导向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

二、PBL教学法概述

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最早提出PBL教学法。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将其运用于医学教学。20世纪80年代,它开始被广泛运用于解剖学、药理学和生理学等医学教育教学实践。近年来,随着国外先进教学策略的引入,PBL教学法受到广泛关注,在建筑、法律等非医学专业教学中也逐步利用,甚至一些中、小学课程教学也开始运用PBL教学法。
实际上,PBL教学法就是通过真实不足的情景展示,使学生找出不足的所在,为解决该不足而参与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与传统的以讲义为导向的SBL教学法不同,PBL教学法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实际不足情境中,以解决实际不足为导向,督促学生学习隐含于不足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实际不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PBL教学法的特点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不足情境中进行学习。在具体运用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主要的策略,教师讲授仅以最后总结的形式出现,摆脱了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其关键点有三个,分别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的不足、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弱化。不足一般都源于真实生活,贴近行业,贴近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这样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把课堂上的论述学习与现实生活中的不足联系到一起,使学生感觉到在校期间的学习就是为就业打基础,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PBL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

(一)PBL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举例

PBL教学法是以团队为基础展开的,由此在教学历程开始之时即对授课对象进行分组。依据性别比例或学生能力,将数量确定的授课对象划分为数个小组,每一小组由5—7人组成,并尽量保证各组成员人数相当。每一次实施PBL教学法都以固定的分组为基础进行,因为小组成员之间比较熟悉,便于开展讨论。

1.提出不足

为学生展示案例——一个无奈的管理者。内容是,勤勤恳恳的企业管理者林经理,对以高层决策、人事安排,到职工的生活起居,事无巨细,样样关心,虽然由此而得到职工和市委、市政府的好评,却由于操心的事情过多,没有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耽误了企业与外商的合作,影响了企业的进展。
案例展示之后问学生:这个管理者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吗?你有什么依据?

2.小组前期讨论

看过案例、知道不足之后,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深思并由组长组织内部讨论。一般来讲,学生会很快就有一个结论——林经理不能算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但是理由只是停留在企业最后的经营情况上,究竟是什么理由导致了最后的结果他们回答不清楚,这样在进行前期讨论中很多学生就会提出自己对理由的设想。

3.资料搜集、查询与自学

小组成员在课本或者其他管理书籍上找寻相关内容——管理者,并对该部分涉及的管理者类型、管理者角色、管理者技能等具体内容进行分工,每人负责相应部分内容的学习。

4.小组课堂研讨

自学结束后,各小组再进行一次内部集中。这一次主要是学生将自己理解的管理者知识讲解给其他小组成员,并在内部进行深入研讨,通过对管理者类型、角色、技能的整体考虑,将案例中林经理的行为与所学知识对号入座,最终确定自己小组的答案。

5.小组代表阐述本组观点

由各小组推举代表,对本小组理解的案例中管理者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的理由进行诠释。经过几轮浅析,各小组的结论已经较为改善。他们会提到,林经理失败是因为他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高层管理者),没有弄清楚在管理者的三项技能中,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也没有弄明白在四项管理职能中,自己应该把有限的精力主要放在哪一方面。

6.小组互评

要求各小组组长对所有小组最后的结论进行评价。评价以语言描述和分数形式出现。

7.教师总结提升

案例中的林经理显然不是成功的管理者,理由如下:
(1)管理者可以以纵向上分为三大类别: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管理者在组织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以事的工作。该案例中,管理者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他应该属于管理者类型划分中的高层管理者。(2)管理者的角色有三大类,共十种。管理者本人作为企业挂名首脑(代表人),必须履行许多法律性的或社会性的例行义务,如迎接来访者、签署法律文件等。在案例中,林经理在参加与外方代表签约仪式的前一天夜里,亲自为一个家在外地的生病的单身职工陪床。由于彻夜未眠,加上白天不停地在单位跑来跑去,监督下属工作,导致当天晚上昏倒在签约仪式上,耽误了自己作为一个企业挂名首脑应该负责的主要工作。
(3)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职能方面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如高层管理者主要的管理职能是计划与组织。案例中,林经理以单位的高层决策、人事安排,到职工的生活起居无所不包,大事小事都要过问,能亲自办的事决不交给他人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情也一定是自己去办,弄得自己异常忙碌,超越了一个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范围,已不是单纯的计划和组织职能的实施。
总之,管理者应该首先明确自己在整个组织中所处的位置,进而根据自己的位置判断自己应该履行的主要职责、扮演的主要角色,不能像案例中所描述的林经理那样事无巨细、样样操心,自己应该做到的事情却没有做好。

(二)在管理学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2010年,笔者开始在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进行PBL教学法实验。作为比较,1班和2班的学生继续采取教师主导的传统授课策略,而3班和4班则采取PBL教学法。在整个教学历程结束时,对学生发放了课程教学效果统计问卷。问卷结果及学生期末笔试成绩(见表1)。
表中数据显示,采取PBL教学法的3班和4班学生对自己、对课程和教师的评价以及期末考试成绩都远远高于采取传统教学法的1班和2班学生。在管理学课程中采取PBL教学法,教学效果提升显而易见。

(三)将PBL教学法运用于管理学课程需要解决的不足

在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面对很多困难,需要解决教师、学生乃至教室等硬件设施方面的不足。

1.学生高度配合

学生是PBL教学法的重要主体,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并积极配合。这就需要教师在PBL教学法实施之前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以保证学生充分理解教学法的流程、教学法对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他们需要做的工作。尤其是实施该教学法的好处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激励学生配合教师完成项目教学。

2.教师角色彻底转变

教师是PBL教学法实施中的另一个主体,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将自己摆到次要位置,由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角色转变为PBL教学中的辅助角色,由知识的输出者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在设计好不足并将其传递给学生之后,教师就应该以讲台上退出。在学生自学及小组内研讨时,教师可应学生的要求进行个别辅导,但是辅导中注意引导而不是教导,不限制学生的思路和想法。

3.精心设计不足

不足是PBL教学法的中心元素,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不足展开的。教学法是否受学生欢迎,最终的效果如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足是否贴近现实、是否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而设计这样的不足其实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管理学中案例虽然很多,但大多是针对某一种具体情况的,综合性的、能够涵盖多项内容并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进行深入浅析的案例不多,由案例引出的不足覆盖面也就较小。由此,教师需要寻求企业管理者的帮助,根据行业案例共同设计符合教学法要求的不足。

4.合理选取课程内容

PBL教学法无法涵盖完整的管理学课程系统,需要对课程内容有所取舍。另外,并不是所有管理学课程内容都适合采取PBL教学法,由此在策略实施中需要有所选择,确定适合学生自学的模块。

5.严格制约上课人数

为方便教师指导和项目结果展示、保证教学效果,上课人数需要有所限制,人数最多不能超过50人。然而,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师生比偏高,尤其是某些专业招生规模过大,只能采取100人左右的合堂授课,这是实施PBL教学法一个很大的难题。

6.利用配备可活动桌椅的教室

为方便学生的分组讨论和情境展示,最好利用桌椅可活动的教室。某些高职院校建设之初教室已经安装了固定桌椅,由此这一点很难实现。

7.革新期末成绩构成

期末进行成绩评定时,将项目完成结果与学生最终的考评成绩挂钩。高校期末成绩核算一般默认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70%。其余30%是学生平日成绩。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作为主体参与PBL教学法的实施,教师需要革新综合测评比例,将每次实施PBL教学法得到的学生互评成绩以一定比例纳入期末总成绩。
四、小结
作为一种以医学教育中衍生出来的教学策略,PBL教学法以真实的情境引出不足,能够较好地激发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管理学课程的兴趣,对提升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而易见。笔者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原理”为例,探讨了PBL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以及需要解决的不足。以实际教学效果看,此法确实转变了以前管理学课程论述性强,抽象、难懂的不足,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质量。在日新月异的高职教育教学革新的浪潮下,针对某门课程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改善授课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竞争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深入深思的不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