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教学策略探析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10030 浏览:434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我国高等學校大都开设与其所在地域密切相关的地方史课程,目的是使學生了解这一地域的历史与文化,以而为推动其经济文化进展服务。地方史课程乡村土气息浓厚,教學目的、教學重点与一般历史课程不尽相同。传统的讲授法不能充分满足地方史教學的需要,应以直观性教學、参与性教學、实践性教學角度对地方史教學策略进行革新,进一步推动地方史教學的进展。
关键词:地方史教學;直观性教學;参与性教學;实践性教學
1009—4156(2012108—183—03
我国高等學校大都开设了与其所在地域密切相关的地方史课程。该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所在地域的历史进展沿革,深刻感受本地域的文化内涵,以而为国史探讨的深入与改善,区域文化的保存、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的培养,地方的社会进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用十分深远。地方史教學应“以地域沿革的讲述为主线,以区域文化的讲述为主体,以剖析地理环境对于文化的影响为重点”,其教學目的、教學重点与一般历史课程不尽相同,相应的,其教學策略也应有所突破。另外,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发挥學生學习的自主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地方史教學的质量,深化地方史學习的效果,其教學策略革新势在必行。笔者在此以直观性教學、参与性教學、实践性教學的角度对地方史教學策略进行探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直观性教學

直观性教學,就是教师在讲授中通过一定的媒介最大化地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在充分调动以往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都意识到感性认识在學习中的作用,荀子就曾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的教育理念。在地方史教學中,恰当选择直观性教學是十分重要的。直观性教學能够全方位地刺激學生的各种感官,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性刺激,丰富學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學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以而激发其學习兴趣,调动其學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地方史的直观性教學主要体现在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學和实地教學等方面。

(一)实物展示

实物展示是把与教學内容密切相关的物品展示于课堂之上,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讲解、學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加深學生对所學知识记忆的一种教學手段。实物教學能够直接刺激學生的视觉、触觉神经,以而加深學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地方史教學因其地域性特点,取材较为方便。比如,在讲授地方文化史时,可以充分利用包括地方衣、食、住、行在内的民风民俗方面相关的实物进行演示,既能以物为媒介,串联起地方文化进展的脉络,又能以地方文化为平台,深化对相关物品文化蕴涵的认识。學生自然会在历程中激发學习的热情,深化知识的把握,师生共同营造出生动、趣味的教學氛围。

(二)多媒体教學

多媒体教學是将计算机技术与教學历程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學方式。它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把较为晦涩、抽象的内容生动地传递给學生,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能引导學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在生动的历史中徜徉悠游。
在地方史教學中,众多关于民风、民俗、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的图片及相关的音频、视频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以而加深學生的直观印象,增强其对于地方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相关历史事件的了解和记忆,在激发其兴趣、调动其學习积极性的同时,优化了教學效果。不仅如此,多媒体的利用也为地方史网络课程和远程教學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实地教學

实地教學就是把教學的课堂转移到实际地点的教學方式,它是直观性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当然,实地教學也需要建立一定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相应地点及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充分地了解,并把相关的知识介绍给學生,并提示學生需重点关注的不足;其次,學生按照教师指导的线索,对实地、实物进行考察,然后學生根据考察讨论,并由教师对學存活在疑惑的地方进行答疑;最后,由教师总结补充,并就學生感兴趣的不足列出几个作业题目,由學生选择完成。在这一教學历程中,现场教學得以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的引导性、學生的主体性地位也得以尽情地展示。
每一地域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具特点的地域文化。要想呈现一个地域的文明程度、文化积淀,避开不了要对此地域的人类遗址进行展示。比如,教师在讲授地域历史文化遗迹时,可以把课堂转移到文化遗址、博物馆和陈列馆。实地教學不仅使地方史的教學更有说服力,而且使學生对该区域文明程度的认知更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另外,通过实地的直观考察,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學生的學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學生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

二、参与性教學

教學是由教师的“教”和學生的“學”构成的,是教师和學生互动的历程。传统课堂教學“一言堂”的教授方式无法发挥學生的主体性地位,而且“教育是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教育作为推动主体生成的活动,是學生的生成历程,是推动學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活动,是學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教育的进展是學生的进展,而不是教师的进展”。由此,让學生参与到教學中来,成为學习的主动者,就成为教育教學策略革新中亟待解决的不足,而作为“大學教學根本性的有着方式”的参与性教學,在转变这一不利局面的历程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地方史教學中,要让學生完全参与教學历程,教师需要给學生布置具体的任务,使其在任务的驱动下,激发自己的求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进行學习与探讨,在完成任务的历程中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双重教學目标。

(一)参与授课

學生是教學的主体,要让學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學历程。教师和學生适当地角色换位,在任务的驱动下,偶尔使學生主导课堂,不仅增加了课堂的新鲜感,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學生的潜能,使學生在心理素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各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提升學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