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27239 浏览:1220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现行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不足,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提升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渗透;辩证唯物主义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德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历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作用。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

一、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不足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策略。例如,在科举制度的教学中,我向学生首先介绍:我国古代官员的选拔有世袭、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等形式,主要可归结为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度,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度和隋至明清的科举制度,其中科举制度延续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然后问学生:“为什么对科举制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以科举制度的演变中了解科举制度对个人、对社会的不同影响。由此,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科举制度会有不同的看法。通过这种具体事例具体浅析,使学生逐步领会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历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源泉,历史知识本身就充满爱国主义的内容。懂得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会由衷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立志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如,在《四大发明和科技革新》学习中,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我的点评,他们了解了我国商朝的青铜制造和青铜艺术以及天文历法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秦朝的兵马俑和万里长城,汉朝的造纸术、勾股定理、张衡的地动仪、华佗的“麻沸散”,隋唐时期赵春的赵州桥、《唐本草》,宋元时期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无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尤其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表明了中华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对这些优秀科技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起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总之,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由此,我们在今后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自觉地、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教育因素渗透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 甘肃省肃南县明花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