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1 点赞:28784 浏览:1318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直观的、抽象的,而是蕴藉的、潜移默化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通过二十年的实际教学,我以为应以以下五点做起:

一、整体规划上渗透

阅读教学是渗透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人教版小语教材文兼美,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教师要有意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准语言练习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详加研讨,订出计划,逐步形成序列,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目的。教师要认真制订出每学期思想教育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辨词析句中渗透

作者常借助于文章中的字、词、句、标点,传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尤其是一些关键词语在文章中常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字、词、句、段,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基调,挖掘其中的深层内涵,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事理,受到教育。

三、入情入境中渗透

教师运用图片、摄影、幻灯、音乐,再加上语言描绘、动作演示等策略,创设、渲染气氛,使学生耳儒目染,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受到更深刻的思想教育。如教学《桂林山水》,运用课件,再通过语言描绘创设情境,让学生来个假想旅行,学生的情绪一步步被强化,最后由漓山河水的美自然而然发出对祖国山河美丽的赞叹,思想教育自然是水到渠成。

四、心理互换中渗透

让学生把自己放在课文中人物的位置,物去做去说去想,深入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达到受教育的目的。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教学时,让学生把自己设想成鲁迅,让他们感受“脸变得严肃”时内心的“潜台词”是什么,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设想成“我”,想想“我”经历了哪些思想活动。通过“心理互换”,学生动情了,真正理解了作者悲愤的感情。

五、讨论辨理中渗透

让持不同看法的学生各陈其词,各抒己见,据论述事,在摆事实讲道理之中受到教育。如一个教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学生说:“邱少云真傻,难道移动一下就会被发现吗?他可能没想到烟火会掩护他这一点。”一问,竟有一部分学生持这种观点。教师于是引导观点不同的学生积极讨论,学生终于熟悉到,邱少云虽肉体经受痛苦,但头脑非常清醒,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他始终把战斗胜利放在首位,体现了他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以不理解到深受感动和被教育,思想得到升华。
(作者单位河南省确山县第五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