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循序渐进,启发学生思维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30819 浏览:1435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数学课堂上提问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教师提出不足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深思,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例如在期末复习时遇到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AE∥CF,求∠A,∠B,∠C的度数和。
之前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曾经接触过这道习题。当时是过点B作一条平行线,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来解决这个不足的。在复习时不妨先出示这道习题,提问哪位同学可以回答此不足,很多学生纷纷举手,解决策略无非是作一条平行线,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知识解决的(如图2)。此时教师继续提问:“本册书我们已经学完,涉及几何知识有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七章《三角形》,那么哪位同学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不足呢?”这时,同学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过了一会,“我!我!我……”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其中一名同学的解法是这样的:连接AC,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度数和为360°(如图3)。同学们也纷纷点头,认可这种解法。教师对同学们的解法表示赞同,予以鼓励。然后继续提问:“除此之外,在《三角形》一章我们只学习了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吗?还有……”“多边形!”同学们大声回答。“好,那么大家能否利用多边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不足呢?”同学们静下来,认真深思起来。有的同学翻开了书,有的在练习本上勾勾画画……又过了一会,有一名学有点犹豫地举起了手,教师示意让他回答,他是这样做的:作一条直线使其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构成一个五边形,用这个五边形的内角和减去180°即为所求结果(如图4)。尽管这位学的表述得不是很清楚,但大多数同学都听明白了,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就这样,一道简单的习题,同学们开动脑筋,运用到了本学期所学到的知识,得出了三种解法。
通过以上案例,启发我们在设计不足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足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深思,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给学生深思的时间,必要时予以适当点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终解决不足。使学生明白,随着知识的增加,解决不足的策略也随之增加,解决不足的能力也逐渐加强。
(作者单位 吉林省安图县亮兵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