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高学生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5464 浏览:13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从直观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材料,提高思维能力。

一、在操作中建立抽象概念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把理性认识物化在学具的操作中,使学生从操作中获得感知并形成表象,促使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转化。例如,在《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几分之一”的概念,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准备4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做折纸手工。让每个学生用4张长方形纸分别平均折成2份、3份、4份、5份。(折法不作统一要求)。接着,再让学生把分别折出的2份、3份、4份、5份中的1份涂颜色。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敢想、敢创新的精神。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的动觉和视觉的直观性,感知了“几分之一”这一抽象的概念。

二、在运动中建立空间观念

小学生感性认识不丰富,抽象思维不发达,生动的具体形象的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实物和指导学生操作学具,把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尽可能地展现出来,帮助他们建立表象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为帮助学生建立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围的图形,角有大有小及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等有关知识。课前让学生准备两张同样大、一样长的细硬纸条和一个图钉,课堂上让学生模仿教师做。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规律。

三、在操作中理解定理

思维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先贤刘向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由此可见,实践对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618jyw.com
培养学生的思维很重要。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接触客观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特点、性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对所学知识有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才能促使他们在实验中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儿童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和小学生形象思维的思维特点,符合儿童从直接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识规律,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城东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