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革新运用语文教学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6802 浏览:212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们完全可以挖掘现有的教学条件,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来提升素质教育,譬如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这不仅丰富和活跃了语文课堂教学,还革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当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理由不容忽视,大有复杂化、低龄化、普遍化的走势。尽管各地学校都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并且作为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强调,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仍需在总结中提升。就拿笔者身边的中小学来说,目前已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有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有的学校开展了多项心理辅导活动等。笔者认为,时下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形成“惯性”,而且要“巧妙”地进行,以免对学生自尊心造成伤害(有好多学生不愿正视自己的心理情况,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接受了心理辅导或治疗)。目前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仅仅依赖几次专题讲座或者依靠班主任的常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大力提倡用“化整为零”的策略教学论文,在各学科教学中“巧妙地”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这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进展顺利、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特别要重视语文学科天然具备的人文教育功能,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心理素质培养、心理导向方面的优势。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准确、及时地辅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将是一个很好的心理疏导契机,实施得好,将能体现一个“巧”字,既不触及学生敏感的自尊,又能不露声色地绕过学生因自卑和羞怯产生的回避心理。笔者在多年的高中语文课教学中,就学生普遍有着的一些心理理由,利用教学素材中的内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挖掘教学素材中的“生命之美”进行引导

在社会关注、家长期望、教师督促下,中学生面对沉重的考试压力,心里隐藏的负荷相当沉重,而且持续时间长。有的学生因紧张而枯燥的学习觉得活着没劲;有的天泡在题海中、被拴在学校中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对人生失望,找不到宣泄的方式而滑入自暴自弃;有的学生因提高成绩困难,又不擅变通,以而陷入自闭,甚至自戕。针对这些心理现象,笔者结合“阅读教学”,特别注意挖掘与“生命”相关的素材,对生命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予以了高度的肯定,以生命的价值出发,引导学生规划积极的人生。在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罗素的《我为什么活着》时,联系屈原、贾谊、司马迁、陶渊明等彪炳史册的古人,细说其人其事,再联系到“富士”事件、“5?12”地震中的“范跑跑”事件、九江3名小学生因为作业而相约跳楼等事件,引发学生对“我们要寻求怎样的人生”、“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如何善待自己”、“当理想遭遇现实困难时,我们该持有怎样的生命观”等理由,启发学生对生命的内涵进行深入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在学生们讨论、辩论之后,笔者先对学生们的生命观、人生观予以了必要的肯定,然后特别强调:珍惜生命是一种义务,善待生命是一种责任;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形式,但可以给生命注入丰富的内涵;让生命绽放人性之光,人生才有价值、理想才有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然后对人生求索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劳动的价值、付出与收获的联系适当地拔高,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的信心,定位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及时疏导了学生的人生迷茫和失意情绪。

二、挖掘教学材料中的“美德”进行干预

当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变化,很多学生缺乏清晰的价值判断,难辨是非,在学习生活中有浮躁、以众心理,待人接物冷漠、蛮横,而且有趋利、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针对这些现象,笔者结合“文言教学”,特别注意挖掘“传统美德”的教育素材,对道德与人格、道德与人性、道德与人心的联系进行诠释。近几年高考文言阅读大都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人物传记,所以在文言文阅读训练中,除了训练文言基础知识外,笔者特别重视选文的思想性,注重人物优秀品德给后人的启迪。选文中的人物大多具有忠、孝、清廉、耿直、公正、诚实等品性,这些人物之所以能载入史册,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体现出来的品性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相吻合。这些优秀品德世代流传,融入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系统,流进广大华夏子民的血脉中,是我们该悉心地保存、认真地发扬光大的德育财产。笔者在教学中联系现实,结合现实事例,让学生对选文中人物的思想品德浅析讨论:哪些品德值得我们继承与进展,哪些思想不合时宜该摒弃。单《二十四史》读下来,多少传统美德会渗透进学生心中,多少古人会成为学子们终生的榜样!用积极健康的民族精神直接地干预学生心理,让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判别是非、美丑、好坏、可为与不可为,让学生觉得发现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看到了别人的优点,也检阅了自己的不足。
另外,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直接进行心理干预。写作训练中让学生以“诚信”、“得失”、“选择”、“做人”等为话题,广开言路,坦露心声。引导学生先将自己的观点态度表达出来,再进行讨论,甚至辩论,最后归拢到:道德是每个人应该维系的、为保障每个人利益的言行规范和准则,讲道德就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坚决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讲道德不是口号,而在于行动;讲道德并非一时风尚,而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标志、人类共同的镜子。在此基础上,鼓励理出自己的“座右铭”,摘抄几例:①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如明礼诚信,爱国守法,大公无私,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②人生可能会没有信仰,但不能无道德感;可以做不到“见贤思齐”,但不能“见利忘义”。③一个人可能学习不佳、工作岗位不好,可能没有健全的身体,但不能没有健全的灵魂,不能没有悦人悦己的道德品质。④一个人一生可能会走弯路,但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轨道,不能偏离。⑤人生可能没有完美,但道德不能有缺陷;心正不怕影子斜。这样,让学生用道德的力量鞭策自己,势必对自我完善是一种“自助”,对学习和成长都是一个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三、挖掘教学材料中的“美感”进行调节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生理成熟期,情绪躁动不稳,对爱情既怀有美好的憧憬和渴望,又有着茫然和盲目的疑惧心理,既希望与异往,又悄悄地封锁着心门,甚至与父母和老师就一些困惑的理由进行敞开心扉的沟通都是件令其很苦恼的事,久而久之,影响了心理,影响了学习。笔者认为,情感的理由不能藏着掖着,不能一味地去“训”、一味地去“堵”,要以“美感”上去开导,情绪纠结的核心理由是“如何认识美”的理由。中学生缺少必要的美学常识,缺乏对美的准确定位,而审美教育则有助于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人的知、情、意的全面进展。适时对学生进行“美的心灵”、“美的生活”、“美的人生”、“美的人际交往”等的引导,在教学中持续不断地进行美育渗透,使学生的言行得到“美”的牵引,自然会自觉摒弃低俗、消极、自私的心理,用美的情感润色学生的心田,不良心理势必会得到调节,而且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高中语文课文中不乏有描写爱情的篇章,如《诗经?静女》《孔雀东南飞》、《致橡树》等,每遇这些课学生很感兴趣。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陶冶学生性情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师和家长都不能因怕学生谈恋爱而回避。让学生阅读课文后,开诚布公地谈论自己的爱情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古今中外的爱情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人类的爱首先是一种美的、高尚的、感人肺腑的情操,悦人、悦己才会幸福。爱他人、爱自己都是一种美德;爱自己要学会自尊,爱他人要学会宽容和奉献,会爱才能产生美、留住美。美的标志是自己和对方都得到了进步,是绝大多数人欣赏你的言行,或者说赞赏你的付出与劳动;美的呈现也可能是在别人的怀念中、惦记中、感谢中。所以,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认知爱情,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也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交往。我们不能剥夺他们体味爱、在爱的呵护中成长、获得努力奋斗的动力的权利。当情感困惑时将意识转移为“什么是美”的探讨,中学生的“早恋”也不再是令人头疼的理由。
另外,高中教材中还有许多体现人情美、人性美的篇章。如《陈情表》的孝情、《吊十二郎文》亲情、《赤壁怀古》的豪情、《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柔情、《边城》的纯情等等,在充满美感意蕴的文学长河中徜徉久了,自然会积淀美学素养。学生在感悟他人丰富、豁达的情怀时,学会了“见贤思齐”、诚实守信,学会了尊重他人、感恩他人,学会了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对学习和成长不利的因素会自动地得到化解。这对情感丰富、个性飞扬、注重自我的中学生,对他们多变的情绪势必有调节和匡扶作用。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等多种教学环节挖掘教育素材中的人文素养,“化整为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也即在“智育”中穿插进“德育”和“美育”,注重对学生“智商”开发的同时,也注重开发“情商”,这不仅贯彻了“新课改”的精神,将“教书育人”落到了实处,是教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衔接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革新运用,同时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法宝。
(保继霭甘肃省张掖市张掖中学743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