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18456 浏览:827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不足。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针对此种情况,突出夸大要利用学科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推动教学论文初中生身心的健康进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
关键词:教育心理健康资源教师学生教法学法练习
中考压力很重,再加上家长的殷切期望和社会环境的刺激,使初中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不足,体现为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精神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吸烟饮酒,乃至、犯罪等心理行为不足。
目前,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正在进行,与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相配套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突出夸大了在学科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科教学活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由于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比其他学科具有更多地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所以,推动教学论文初中生身心的健康进展、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自然使命。那么,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资源有哪些呢?

一、最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各类课文

不丢脸出,新课改语文教材的编者们是很看重课文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作用的,很多教材本身的心理教育因素就非常明显。举例来说,在学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结合演讲词本身的特点,使自己和学生进入角色,体验作者的沉重悲愤、慷慨激昂的情绪,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的爱国热忱、民族情感受到熏染。另外,还有很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教师可以用来教育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去克服,尤其对于那些学习上有较多困难的学生,可以启发他们不要被学习上的暂时困难所吓倒,要相信自己,并学着一步一步地去努力。当他们发现自己能够不断取得进步时,就会信心倍增,以而克服畏难心理,使学习走上正轨。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可以说是俯拾皆是。
有时,课文中没有明显的心理教育内容,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去挖掘拓展,努力找出言“此”与意“彼”之间的结合点,使学生在提高理解浅析能力的同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和升华。例如,在教《活板》这样的说明文时,教师可以就如何进行发明创造的不足引导学生思索:毕升发明了泥活字,使中国的印刷术有了一个大的突破,不过文中说用木头造活字不好,真的是这样吗?并让学生亲身动手去实践一番,然后给学生们读有关的报道,告诉他们不要尽信书,要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多去动手实践,只有这样才是科学的态度。

二、最宝贵的资源——教师

教师尤其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状态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进展。当代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两个方面。尤其是布满人文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的心理调控能力将直接影响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对学生心理健康进展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正在形成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即聪明、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聪明、情感、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初中学生正处于以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特点,或者说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他们意志行动的独立性尚未成熟,易受暗示,思维独立性品质较差,轻易接受生动、形象化的教育,易受身边人的影响。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对学校的态度。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假如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口授和板书都有板有眼、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留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反之,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就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教师是否具有健康的心态,积极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情感态度,都会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直接影响着师生联系,以而影响学生的个性健康进展。这是无形的心理教育资源,却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宝贵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三、最直接的资源——教法、学法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师生施教、受教的双边活动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法和学法是最直接的教育资源。初中正是学生各种能力、品质进展的重要时期,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而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的影响,是最靠近孩子们心理的,因此也成为了最直接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如新课改提倡的合作探究式教法和学法,就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进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敬互爱,以而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协作精神、革新教学论文意识。教师与学生是两个同等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的方式管理、引导学生,注重他们人格的培养。通过分组学习讨论、学习互助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多媒体影视教育等形式,让学生模仿身边的榜样,在学业上竞争,使学生在彼此的接触、交流中充分熟悉优秀人格、团结协作品质的重要作用,刺激他们优秀品质的形成。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用健康的心理处理人际联系。
语文课上,我们常发现一个突出的弱点:课堂上过于烦闷,几乎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当教师提出一个不足后,不论难易,举起来的胳膊总寥寥无几。《新大纲》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把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与否作为评价的重中之重。可是,课堂上学生连介入的兴趣都没有,这“主人”、“主体”都将是一纸空谈。学生不愿举手发言,理由何在?通过与学生课下的谈心,我发现这其中最大的障碍并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心理因素,如害怕说错后受到老师的批评与同学们的嘲笑,没有足够勇气当众表述自己的意见、主张。这种消极的心理情况教学论文,假如不加以积极引导、科学调控,不但会影响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效果,更会形成一种缺乏自信、不善沟通的性格。这些性格特点又将成为学天生功道路上的巨大障碍。但是在全班共同合作、探究的轻松自由的和谐氛围中,学生就会思路纵横、想象驰骋、感情激励,有着多种思想的交汇、涌动,能碰撞出革新教学论文的火花,以而引发出巨大的进展潜质。由此可见,教法和学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进展。

四、最灵活的心理教育资源——作业练习

在做练习、写作文或日记等各种语文练习中都可以渗透心理教育内容,如举办朗诵比赛,开读书会、辩论会,演课本剧,交流学习心得等,都是最灵活的渗透心理教育的资源。如在给学生出阅读练习题时,教师可以将一些涉及种种心理不足的文章当成阅读材料,设计出题目让学生去思索、解答,然后再利用讲解的时机,组织学生去讨论,最后教师作总结,引导学生达成共鸣。另外,笔者还常用师生共同写日记、交流日记的策略来渗透心理教育内容。当然,这里所说的日记不是个人的隐私日记,而是一种写作练习的方式。通过翻阅学生写的这种日记,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不少思想动向以及他们对一些不足的熟悉,对于其中反映出的不正确的心理,可以写有针对性的日记让学生们传阅。对于老师的日记,学生大都很好奇,往往争着翻阅。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假如处理得好,既能避免空洞的说教,又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除此之外,正确实施教学评价,巧妙利用课外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掘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心理健康的引导和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遏制不良情绪,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发掘语文课内课外的心理教育资源,发挥语文课最大的作用,让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让我们的孩子们更加健康、欢快地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