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基于文本阅读习作教学有效性对策探寻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4466 浏览:104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行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精品,既是教师教的载体,又是学生学的凭借。第二学段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基于文本阅读的习作教学让学生学有“型”,写有“法”,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适应教材特点、实现阅读和习作共舞的有益尝试。

一、解读文本:让“读本”变“写本”

教材解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研读教材是语文老师的第一基本功。”以往我们将教材当做阅读材料,剖析文本时注重情节浅析,关注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文字背后的情感,教与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文本,体悟情感。
语文学科本义性的任务决定语文学科不仅要学习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还要学习它的形式,也就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因此,教材不应仅是阅读材料还应是作文材料,它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媒介、途径或手段之一。教师要以写作的角度解读文本,将文本当做学生写作的范文,努力使“教教材内容”转变为“用教材教写作”。再看文本为了说明观点或表达情感用了怎样的结构,用了怎样的语言,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结构、这样的语言,哪些值得我们借鉴、模仿。
如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在文本解读时可以更多地关注结构特点:按“观鱼—画鱼—谈鱼”的事情进展顺序记叙。语言运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表达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根据此解读阅读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策略教学论文,试着描写人物。
在文本解读中将“读本”转变为“写本”,是指导学生习作的良好开端,为学生学会表达作好了有效铺垫。

二、研读文本:寻获写作迁移点

梳理文本,以写作角度寻获文本与写作的对接点:“阅读的主题对接写作的立意,材料对接选材,结构对接谋篇,语言对接遣词等。”
根据年段目标以及学生写作技能掌握的规律,寻获文本写作迁移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四下第四单元《夜莺》
这段话中用了多种提示语体现语言表达的丰富,在学这段话时可以设定情景,放一段录像《家有儿女》写出他们的对话,让学生灵活运用提示语的四种表达策略教学论文。
又如:
小男孩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四下第四单元《夜莺》
这段话是排比句,动作描写很生动,在学这段话时适合让学生看运动会跳远录像,用上连续动作写出跳远的过程。
对于有心的老师来说,每篇课文都能寻获一个甚至多个读写迁移点,但是全都训练是不妥当的,会增加学生负担,影响运用效果。为了少而精地迁移运用,增强运用效果,可以一个单元迁移运用一个写作策略教学论文,不过,有许多策略教学论文要反复运用,反复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
写作迁移点为学生以读学写提供了依据,写作训练目标更明确,学习重点更清楚,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三、依托文本,聚焦语段学表达

“以语言文字为对象的,所谓读本、教本,都是用来作模仿练习的工具。”(叶圣陶语)语段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篇文章总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语段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在第二学段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引领学生浅析语段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语言,习得技艺,学会表达。

1.梳理内容,学言之有物

三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出现“流水账”,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一些小练笔。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以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找总起句,再说说课文其他三句是怎样具体分述的。课后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的茶花,重点指导观察茶花的花瓣、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校园中的茶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要求学生按观察顺序把茶花的形、色、味具体写出来。

2.揣摩结构,学言之有序

选入课文中的每一篇课文,应该说在段式方面都具有示范性,第二学段课文中的段落结构有并列段、总分段、因果段、方位段、承接段,阅读教学中理应引导学生感知、揣摩并在习作实践中运用。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是并列段,共四句话,分别写夏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晨雾、阳光和野花,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小兴安岭夏季的美丽景色。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全段共几句话,每句写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段话主要写什么。教后可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秋天的桂花树,抓住桂花的干、枝、叶和花的形状、颜色观察。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秋天桂花树的叶子两头尖尖的,仍然碧绿碧绿的,桂花金灿灿的花瓣只有一颗米粒一样大小,密密麻麻的,一簇一簇的,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才能转为准确的表达。这时可以让学生以《校园的桂花》为题写一段话。

3.品读语言,学言之有理

在三年级的教材中,语言有特点的文章比比皆是,重抒情的,偏理性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文本特点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课文中女娲找五彩石部分,只写了女娲忙了几天几夜,而没有写女娲是怎样找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神话故事的特点发挥想象:女娲会到哪些地方去找呢?有的学生写道:“在黑黑的山洞里,女娲边走边用手摸着每一块石头,细细地分辨着。她走遍了每一个山洞,终于在最后一个山洞里找到了白颜色的石头。”有的学生写道:“女娲走了很多地方,一块五彩石也没有找到。她气喘吁吁地来到悬崖边,在峭壁上,她看到了一块黄颜色的石头。她高兴极了,就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拿了。”有的学生写:“女娲走了很多地方,她翻越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河,找呀找,她很渴,就到小溪边喝水。就在她喝水时,一块蓝石头出现在清清的溪水里。女娲宝贝似地把它捡了起来,放进怀里……”教师在学生天马行空想象的同时要注意其想象的合理性。
基于文本阅读的习作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习作策略教学论文,在习作中提升阅读能力,阅读和作文彼此扶持,两全其美,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全面的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