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有效阅读教学设计中1线贯穿法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4745 浏览:137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随着有效教学探讨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设计成了探讨者追求的重点。本文立足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设计,选取其中的一线贯穿法展开充分论述,紧扣其特点结合实例着重介绍了取字法、取词法、取句法、取段法、取意法、提问法和课堂生成法,并探讨了相关成效与理由,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关键词:有效阅读;教学设计;一线贯穿法
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设计中的一线贯穿法,就是指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为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用一条线索贯穿教学始终的设计策略教学论文。这条线索可以是取自文本中的一字、一词、一句、一段,甚或是以文本中生发的一意、一问,它通常由文本自身特点而定,也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切入点而定。一线贯穿法有其自身优点,如思路清晰、简洁明快、便于梳理、易于掌握,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易于”,即易于备,易于教,易于学。
根据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设计中的一线贯穿法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取字法、取词法、取句法、取段法、取意法、提问法和课堂生成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的案例谈谈这些策略教学论文及其运用形式。

一、设计策略教学论文

1.取字法。就是以文本中选取一个能串联文章内容的字作为阅读教学线索的设计策略教学论文。它可能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或者文章的某个具体句子当中(为便于论述,这里不进行单字词语法方面的探讨,凡是选取的是一个字或一个字的词,统称为取字法)。如《醉翁亭记》的教学设计:
一、醉导
以酒引出“酒不醉人人自醉”,进入新课。
二、醉读
问答式诵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并提问对文中的哪些字印象最深刻(明确:乐、醉等)。用横线画出文中关于“醉”的语句。
三、醉品
围绕“作者醉什么”展开,尝试以多个角度概括文中所描写的事物,提示:分别以“美”、“乐”、“醉”、“画(景)”作结。
四、醉谈
围绕“作者为什么要醉”展开,探讨作者“醉”是因为“乐”,“乐”的实际上是自己的政绩,与民同乐,欧阳修是孤芳自赏的醉乐。用波浪线画出关于“乐”的语句。
五、醉归
听歌曲《鸿雁》,通过类推,感悟欧阳修当时那种被贬而产生失意的“醉”,以及对朝廷向往与希望早日重新起用的心境。
这个设计,就是选取出现在标题中的“醉”字作为本文的阅读线索的,它跳出了以前只关注欧阳修“乐”的传统设计思路,既体现了新课改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思想,又真正解读到了欧阳修当时的内心:欧阳修当时被贬放,何日重新起用不得而知,不可能没有失意之感,这就是他醉的理由;不过他的治理相当出色,需要向世人炫耀他的政绩,以期赢得再次被重用的资本,这是他乐的理由。这个设计非常简洁,思路非常清晰,教师容易教学,学生容易理解,更主要的是体现了有效阅读的准确、深入、进展的三大标准。当然《醉翁亭记》也可选取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乐”字为线索,不过可能没有选用“醉”字而显得新颖而独到了。
2.取词法。就是以文本中选取一个能串联文章内容的词作为阅读教学线索的设计策略教学论文。它同样也可能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或者文章的某个具体句子当中(为便于论述,这里不进行词和短语语法方面的探讨,凡是选取的是两个字及两个字以上的词语或短语,统称为取词法)。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学设计(实录裁剪):
师:你能以文中找出最能表达雨果思想感情的一个词语吗?
生:赞誉。
师(追问):“赞誉”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并明确有称赞、赞美等意思。
师:那么下面这两个句子中“赞誉”的意思呢?

1.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2.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学生通过品读,得知第一个是褒义词,赞美的意思;而第二个则是雨果用了反语,是贬义词,批判、谴责的意思。
师:雨果在这封信里赞美了什么?批评了什么?
生:赞美了圆明园,批判了英法联军。
……
师:雨果仅仅是批判英法联军吗?
生:还有英法政府。
……
师:老师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作为一个法国人却不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政府、自己国家和友邦的军队说话,这一点说明了什么?
生:证明雨果不只是站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高度上,而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上。……
这是选取文中两个句子中出现的相同词语“赞誉”作为阅读线索进行设计的。同一个词语在文中先后出现两次,却有不同意思的,先是赞美,后是批判,恰好表达了伟大作家雨果当时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态度和情感。由此又能进一步很好地挖掘文章的主题与作者的思想,应该是相当精当的一个一线贯穿的有效阅读教学设计。
3.取句法。就是以文本中选取一个能串联文章内容的句子作为阅读教学线索的设计策略教学论文。如《老王》的教学设计:
(1)以文中找出一句最能概括本文主题的句子。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你认为文中谁是“幸运的人”,谁又是“不幸者”?
幸运的人:杨绛
不幸者:老王
(3)你为什么认为杨绛是一个“幸运的人”?请以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横线“——”标出)并作简要浅析。
(4)你为什么认为老王是个“不幸者”?请以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波浪线“~~”标出)并作简要浅析。
(5)“愧怍”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
惭愧。
在杨绛的眼里,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而老王是一个不幸者;在老王的眼里,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而杨绛是一个不幸者。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那是一个善良的人对另一个善良人的同情、帮助。
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只关注到文中老王的人物浅析和作者杨绛对老王的同情,其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杨绛和丈夫作为知识分子遭到如此对待,同样是不幸者。他们之间其实有一种微妙的“惺惺相惜”之感,既写出了老王、杨绛的美好品质,也反映了人性的美好。本设计选取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一线贯穿全文进行教学,既能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刻的解读,对文本又有与众不同的全新理解。
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