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革新能力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5872 浏览:157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科学教学;革新能力;好奇心;想象力;发散思维;情境;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92-01
革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前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之际,培养学生的革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教学对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革新精神和革新能力。笔者现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谈谈学生革新能力的培养。

一、保护好奇心

好奇心是革新意识的萌芽,是激发兴趣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会主动去钻研,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保护,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出各种古怪的理由或做出某些违反常规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合理评价和引导。如教学《电产生热》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用一根铁丝把一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并试摸铁丝。这个实验现象本不太显著,可是有个学生却感到很烫手,原来他用了三节电池。这虽然不符合实验要求,但教师切不可训斥学生,,把学生革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反而应该表扬和肯定,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启发,唤起革新意识。

二、进展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人们在科学天空翱翔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革新,保护和进展学生的想象力,对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革新能力和深度都会大大影响学生革新精神和能力的形成与进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主要是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理由,如教学《沉浮》一课时,让学生想办法把浮着的塑料瓶沉到水里。有的学生把瓶盖拧开,往瓶子里灌满水,有的往瓶子里装满沙子,还有的装石头。然后再把沉下去的橡皮泥浮到水面上来。学生一边想办法一边做实验,有的把橡皮泥放到浮在水上的塑料片上,有的把橡皮泥捏成小碗、小盒、小船的样子……这都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学生在解决理由的过程中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得到了提高,以而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四、创设理由情境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理由正是革新的至关重要。例如,《叶子》一课,重点是认识叶子的形态,在教学时都是联系生活中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辨别树叶的形态并下定义的,当讲到卵形叶像什么物体时,有的学生说像鱼,有的说像鸭子,这时教师也不能全盘否定学生的想象,可以鼓励和引导他们,使他们根据叶子的不同形状制成一条像鱼或者乌龟等的叶形标本,既培养了他们的革新精神,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单一的信息产生众多信息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没有固定的方向和范围。如果某一理由有许多解决策略教学论文,思维就会以这个理由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自由扩散,以而寻找更多、更新、更巧的解决策略教学论文。发散思维又是革新活动的基点,其广度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创设理由情境,启发学生独立发现理由,提出理由,以而增强革新意识。如教学《大气的压力》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理由,我向学生出示了“马德堡半球”,合上两个半球抽掉其中的空气,让学生用力向两边拉开,一个、两个,直到最后全班同学像拔河似的一齐拉仍拉不开。此时,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极了,纷纷提出理由: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恰当的理由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之门,增强了学生的革新意识,革新能力也随之提高。

五、开展课外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课趣味性强,实践性强。因此,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科学活动,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革新能力。如在学校的花园中开辟一小块地作为生物园,种植一些易成活的开花植物,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掌握科学。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在野外采集植物标本,开展“小环保者”考察活动,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讨、吃苦耐劳的精神。开展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火山喷发”、“烧不坏的手帕”、“会吹气球的瓶子”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用老师提问,一串串理由就被学生提出来了,以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革新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革新能力,教师必须具备革新精神和革新能九,敢于挑战传统的教学策略教学论文,用新的内容、新的策略教学论文和新的媒介在学生心灵深处播撒充满智慧阳光的种子。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