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蓄势,第六课望其项背,如影随心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34253 浏览:1582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永恒的“背影”,无穷的魅力。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问世后,模仿者甚多,却无出其右者,比肩者也寥寥无几。为何?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教学多年的老教师都会到文章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最为津津乐道的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教师课堂上反复品评、学生课后反复咀嚼,但写出来的文章却仍产生十足的感染力。
有的读者到了“我”流泪与父亲的联系并不融洽。基于这点启发,大量的“突转”作文出现了——前一秒尚心怀不满,即刻就感动异常。这样的情感注定让人感觉不真实。
我也有所谓的新:
《背影》中祖母逝去、父亲赋闲,家中光景惨淡是正面铺垫。父子之间的隔阂、父亲的易怒、待“我”渐渐不同往日、“我对父亲执意送我”的不理解、“我对父亲斤斤计较的讥讽”是反向的铺垫。“父亲反复纠结后执意送我”“为我拣座位”“为我买橘子”的情节正面的铺垫。
“背影”恰是正反铺垫的交叉点,那一刻,“我”、观众的情感高堤轰然崩塌,正反向的铺垫当即转为同向渲染、烘托,形成共鸣,进而产生共振。
,《背影》最大的、隐藏最深的技艺“蓄势”,是双向蓄势。
所谓“蓄势”,如一条小河,流量本小,力本不强,但修筑一条大坝将河水储蓄,达到后再猛然释放,定能产生强大的力。正面蓄势。钱塘潮中最为壮观的是“回头潮”,潮水逆流而上是正面推波,遭遇拦河坝后又反向助澜,所以威猛无比。反向蓄势。
另外,我还到背景:
朱自清对父亲纳妾很不满,妻子在家也受到了公婆尤其是庶母的刁难。父亲经常来信诉说儿媳的,朱自清没责备妻子,反而写了纪实小说《笑的历史》,揭露了封建家庭礼教的苛严。这导致了父子长时间的不和。1923年上半年,为缓解父子矛盾,朱自清一度回到扬州教书。当时父亲失业在家,生活拮据。朱自清教书的收入不多,家庭负担又重,给父亲的钱就少了些。这了父亲的猜疑,加之庶母的撺掇,父亲就把内心不快都发泄到儿子身上。校长连续月把薪水全部支走,朱自清不得不举债度日。父子遂反目成仇,形同路人。
这便是《背影》开头讲到两年余里和父亲不相见的缘由。
朱自清为要有意淡化父子的矛盾呢?这恰是作者的高明,这样写,既作者当时的真实心情,客观上也于文章情感的表达。若矛盾用墨过多,易导致情感天平的倾斜,抵消蓄势所产生的能量,这正是模仿者常走岔的道。
以深深打动了我的嘉璘之 “爸”系列为例来解说此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